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回盲部恶性肿瘤误诊为阑尾炎11例报告

史柏林

  回盲部恶性肿瘤因其解剖的特点可有不典型的阑尾炎病史及体征,易被误诊为阑尾炎或阑尾脓肿,而延误治疗,甚至作了阑尾切除也没有诊断出回盲部肿瘤。本院自1986年6月至1998年10月共收治回盲部癌48例,其中11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或阑尾脓肿,现报告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1岁,平均44.5岁。被诊断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后,因各种症状加重而确诊为回盲部肿瘤的5例。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手术中发现肿瘤而行右半结肠切除的2例。诊断为阑尾脓肿,经多次抗炎治疗,病情加重后,经检查确诊的4例。病理类型:10例为腺癌,1例为类癌。
  二、典型病例:例1:女性65岁,1年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在外院行阑尾切除术,术后上述症状未缓解且逐渐加重,阵发性腹痛,右下腹有包块,经反复抗炎治疗无效,以右下腹肿块待查入院,经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为回盲部肿瘤。剖腹探查:见回盲部肿块巨大5×6×9厘米,大部分大网膜为癌肿侵润,膀胱直肠窝淋巴结转移。行肿瘤姑息性切除,术后给化疗,随访三个月尚生存。
  例2:男性35岁,反复右下腹痛1年,曾多次作阑尾炎抗炎治疗。近二个月来病情加重,伴发热及右下腹肿块,诊断阑尾周围脓肿给抗炎治疗,右下腹肿块稍有缩小,但很快肿块又增大,并出现不全性肠梗阻。经纤维肠镜检查,诊断为回盲部恶性肿瘤,行剖腹探查,见回盲部4×3×3厘米肿块,并与周围组织粘连成团,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行右半结肠切除,病理诊断为类癌,随访半年因类癌广泛转移死亡。

讨  论
  回盲部恶性肿瘤和急性阑尾炎是性质不同、疗法不同和结果不同的二种疾病,但由于其解剖特点和互相因果的关系,临床上很易误诊。九江医专报告误诊率为54%,协和医院报告为11.1%,国外文献报告为11~15%[1],本组误诊率为23%,可见回盲部恶性肿瘤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绝非少见。我们认为误诊的原因一般有:①回盲部恶性肿瘤有类似急性阑尾炎的病史和体征,因回盲部肠腔较宽,瘤肿生长较缓慢,故早期症状较轻,仅有肠功能紊乱,右下腹不适,隐痛等类似阑尾炎的症状,如果不认真检查很易误诊。②回盲部恶性肿瘤可能合并急性阑尾炎。回盲部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和急性阑尾炎有一定的因果关系,随着肿瘤的不断增大,阑尾血液供应和淋巴回流均受到影响,可引起阑尾水肿,加之细菌感染,引发急性阑尾炎,因此有人提出,这类急性阑尾炎是癌肿的一种临床征象[2],本组例1就是两者并存,仅作阑尾切除而把癌肿漏诊。③当回盲部恶性肿瘤伴急性阑尾炎并出现右下腹肿块时,只考虑到阑尾脓肿,而阑尾脓肿一般是不主张手术治疗的,故长时间的观察抗炎以致延误治疗,本组例2误诊为阑尾脓肿,经反复抗炎、观察,失去了宝贵的时间,终致癌扩散,术后仅存活半年,教训深刻。
  为了减少漏诊我们认为:1.必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对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或阑尾脓肿的病人,应详细询问病史,若伴有慢性腹胀、胀痛、大便习惯改变患者,需进行肠道检查如钡灌肠、纤维结肠镜检查等,进行鉴别。2.对诊断为阑尾脓肿的右下腹肿块,经抗炎治疗虽然肿块缩小症状好转,仍应作全面检查,不宜作长期观察、抗炎。3.在作阑尾切除手术中若遇到阑尾病变和症状不符时,应对可疑的盲肠或肿块认真检查,必要时作快速病理切片,或术后进一步检查。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肿瘤科 321000

参 考 文 献

1 邱辉忠,等.急性阑尾炎-结肠癌的一种临床征候.实用外科杂志,1989,(7):257.
2 蔡士荣,等.老年人结肠癌误诊阑尾脓肿11例分析.实用外科杂志,1990,11:576.
3 张伟辉,等.结肠癌误诊为急性阑尾炎22例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1:678.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介入治疗在小儿腹部恶性肿瘤的应用
    胸部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分析
    血浆组织因子和血管内皮因子在颌面部恶
    多发性甲状腺腺瘤伴局部恶变一例
    胆总管囊肿切除回盲部间置胆道重建术病
    切除颈动脉手术治疗累及颈动脉系统的颈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