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4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护理 |
|
张蕊蕊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一种妊娠期特发性疾病,可以引起早产、胎儿窘迫、死胎、新生儿死亡及产后出血等[1]。我院于1998年1月至1998年12月收治174例ICP产妇,现将临床情况与护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情况:本组174例ICP产妇占同期分娩总数2368例的7.35%,年龄22岁至35岁,孕周31(4/7)周至41(5/7)周之间,初产妇161例,经产妇13例,其中双胎6例占同期双胎产妇的37.5%,发生产后出血4例,经治疗与护理,没有发生休克。本组产妇自产32例(18.39%),使用产钳2例(1.15%),臀位产2例(1.15%),剖宫产138例(79.31%)。 诊断检验:临床表现主要是妊娠中晚期孕妇出现皮肤瘙痒或瘙痒与黄疸并存,所有症状在分娩后迅速消退,无明显消化道症状,无肝脾肿大或其他肝病病症。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值升高,但不超过8.8 μmol/L。血清胆汁酸增高,为正常妊娠的10倍,并随病情严重程度而上升,肝功能显示AST和ALT值正常或稍升高。以上血生化值在产后一个月内恢复正常。 围产儿情况:本组174例ICP中胎儿宫内窘迫8例(4.59%)、早产32例(18.39%)、新生儿窒息19例(10.92%),其中Apger评分4~7分15例(78.95%),0~3分4例(21.05%),新生儿死亡1例(0.57%)于出生第2天发生DIC而死亡。婴儿体重<2500 g24例,极低体重儿2例(分别为1200 g、1500 g),均护理至体重2100 g后出院。 血清胆酸值与母婴的关系,见表1。
表1 血清胆汁酸甘胆酸值与母婴的关系
检 验 值 例数 早产 例数(%) 胎儿窘迫 例数(%) 新生儿窒息 例数(%) 产后出血 例数(%) TBA(μmol/L) CG(μg/dl) ≥30 ≥4000 55 18(32.73) 6(10.91) 12(21.81) 3(5.45) ≥10 ≥1000 83 13(15.66) 2(2.41) 5(6.02) 1(1.20) <10 <1000 36 1(2.78) 0 2(5.56) 0 合计 174 32(18.39) 8(4.59) 19(10.92) 4(2.30) χ2值 13.79 7.63 9.81 3.71 P值 <0.01 <0.05 <0.01 >0.05
结果,三个检验值组之间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有显著的差异,而产后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护理要点 1.妊娠期护理:定期产前检查,孕中晚期常规检验肝功能,血清胆酸的测试。一旦确诊,在高危门诊诊治随访,做好胎儿健康监护,孕35周前NST监测每周1次,35周后每天监测直至分娩,预测胎儿窘迫。同时给服用清胆胺片、苯巴比妥、地塞米松及中药茵陈冲剂,分娩前补充维生素K1、维生素C等,预防产后出血,孕37周或以上或胎儿成熟者可终止妊娠。 2.分娩期护理:严密观察产程,防止胎儿窘迫发生,分娩方式依产科情况决定,做好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以取得产妇的合作。当出现胎儿窘迫体征时,以剖宫产结束分娩,同时做好新生儿抢救准备工作,婴儿出生后做好Apger评分,如有窒息按新生儿复苏程序进行抢救,对早产儿、低体重儿、重度窒息儿送NICU室进行高危儿护理,产妇分娩后即用宫缩剂及止血敏等,防止产后出血。 3.产褥期、新生儿护理:产后严密观察子宫复旧情况,注意阴道出血,做好外阴护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责任护士按健康教育计划要求做好健康宣教及母乳喂养宣教,指导婴儿有效的吸吮,对于母婴分离的产妇,指导正确的挤奶技巧,确保母乳喂养。加强新生儿护理,严密观察重危儿的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早产儿按体重要求,按时按量喂养,尽量吃母乳,以提高早产儿的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近年来,随着围产保健工作的加强,随着医疗技术及实验方法的进步,我们对ICP的病因学和诊治方法的认识逐步加深,能积极和正确地处理这类疾病。在临床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做好孕期保健、产前胎儿监护,加强高危管理是关键,对严重ICP孕妇,孕37周后或胎儿已成熟能存活者,应立即行剖宫产术,是改善婴儿预后的最好措施。本文174[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老年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回盲部恶性肿瘤误诊为阑尾炎11例报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