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改革的新模式 组建大型集团医院 |
|
周敏芳
医院,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特殊的行业,在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今天,如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既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又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良性发展,立于不败之地,是当前广大医院同仁深切关注的热点,作为一种可以探讨的新思路、新模式,就是组建大型集团医院。 综观医疗卫生系统的现状: ——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医院劳务性收费标准偏低,医疗价格改革举步维艰,而医用商品和药品价格却持续上升……背负着同市场经济逆转运行的沉重包袱,医院在夹缝中求生存;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无疑会对医院产生极大的冲击。改革过程中,部分企业关、停、并、转,市场疲软,工人下岗,群众对医疗保健需求减少,医院门诊量下降,住院病人减少。预计在一个不长的时期内,医疗卫生事业将会发展到“供大于求”的状况,医院之间的竞争将更趋于激烈,医院运转潜伏着危机; ——医疗服务分割化。地区与地区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形成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各医院自成体系,且又重复投资,造成资源浪费。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变,医院将会陷入困境。 医院要改革,呼声日高,势在必行,最佳方案就是组建大型集团医院。组建大型集团医院,就是将一定区域内原来自成一体的数家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加以归并、联合,通过卫生资源、专科设置、专业人员的重新有机分配、组合,使之更加适应医疗卫生市场,从而增强医院的实力和竞争能力。这是由于: 一、组建大型集团医院,有利于发挥整体优势,壮大医院实力。 组建大型集团医院后,各医院在原有的基础上,强强联合(或强弱联合),扬长避短,克服了小而分散的弱点,整体的优势得以发挥,规模会带来效益,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高、精、尖很难的。而组建大型集团医院后,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通过集团资金的统筹安排,人、财、物的多方面协作,就能根据需要添置高、精、尖的仪器设备,不断调整服务方向,拓展服务范围,探索全方位、高层次的医疗服务方式和市场体系,跟上医疗科技时代的发展步伐,加速驶入规模建设和深度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使医院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组建大型集团医院,有利于提高医疗技术质量,增强医院竞争能力。 毋庸置疑,组建大型集团医院后,各成员单位可以按照医疗市场的需求,科学合理分工,充实技术力量,把好科研方向,发挥专科特色,精益求精,全面提高医疗技术质量,以高超的技术来吸引病人,从而给医院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湖州市为例,现有市属医院五家,两家综合性医院,三家专科医院,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形势,这些医院各自都在深化改革,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但现状是无论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均各自为政,形不成拳头,缺乏优势。如由市卫生局牵头成立湖州市集团医院,五家医院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分工,各有特色。如市一院以内科为主,二院以外科为主,其他三院(精神病院)、妇保院、中医院保持其原来专科特色,专业人才可适当流动,科研项目上可以联合攻关,对重危病人的抢救,疑难病的会诊可简化程序。这样,必将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医院整体的服务功能,医院的知名度将大大提高,周边地区的病人也会慕名而至,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组建大型集团医院,有利于实现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在卫生系统中,资源配置的突出问题是短缺与并存。这一矛盾已成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桎梏。目前有的医院业务工作量大,超负荷运转,卫生资源过度利用,呈现相对不足;而有的医院由于过量购置大型设备和引进技术,又未能及时消化吸收,或本身供过于求,造成资源闲置。在比较利益的引导下,B超热、CT热不断升温。据资料表明,仅辽宁鞍山这个140万人口的城市,已拥有CT12台,MRI(核磁共振)4台,而检测的阳性率却不到10%。组建集团医院后,就可以通过协调,在平等务实、互助互利的前提下,集团医院内部所有医疗设备有偿使用,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现有卫生资源的作用,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扩大服务功能,从而进一步提高卫生投资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四、组建大型集团医院,有利于精兵简政,轻装上阵,促进后勤社会化。 组建集团医院后,在药品供应、医疗设备的购置和后勤保障方面,实行联购共储,养活库存与消耗。对房屋设备的建筑等也可以实行联修联管,可精简为一套精悍的后勤服务队伍,富余人员则可转岗、分流,如开设便民小餐厅[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浅谈护士长的竞聘上岗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中药的传统鉴别在临床上的应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