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康复活动的认识 |
|
高水平运动试验已达到症状体征限制终点,且比较安全。 3.2 自由步行运动 AMI的康复活动以自由步行的方式,不采用特殊设备可以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医护人员依据心电图、心率及代谢当量的监测结果指导患者的活动范围及强度,>50岁患者可在1~4周后达到所需强度[16]。作者对17例>60岁患者实施自由步行康复程序,除1例未完成康复程序外,其余出院前均达到了每次步行500 m,上下3层楼[15]。自由步行的运动方式安全性高,尤其适宜高龄患者。 综上所述,老年AMI的特点决定了康复活动的时间及强度不同于中青年患者。对待老年AMI患者采用低水平体力活动,延长活动时限,增加康复时间是安全的保证。活动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活动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活动后完全的体力和精神上的休息是早期活动成功的关键。
作者单位: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石家庄 050082
参考文献
1 曲宝戈,王学文.急性心肌梗塞后心脏康复的几个有关问题.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6,16(1):5 2 薛荫富,秦天成,张九方.5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临床分析.实用老年医学,1995,9(3):138 3 梁春卉,杜有仪,程军新.7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特点.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7,16(5):289 4 刘清泉,胡旭东.106例老年人心肌梗塞机械并发症临床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5,14(1):32 5 赵坤,肖亮.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脏破裂21例对护理工作的启示.中华护理杂志,1994,29(4):207 6 刘金华,胡安鲁.21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猝死诱因分析.实用老年医学,1994,8(4):176 7 董振文,李玲,刘瑞云等.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近期转归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8,17(1):5 8 吴巧荣.老年无痛性心肌梗塞发病初期的护理观察.实用护理杂志,1993,9(10):11 9 陆新容,叶凤玲,牟小军等.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早期康复护理.护士进修杂志,1997,12(11):21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心理和社会个案工作初探 下一个医学论文: 关于健全医疗卫生计量管理的若干思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