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心理和社会个案工作初探 |
|
朱 平
随着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康复医学领域中心理康复和社会个案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在康复机构中开展全面康复工作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以综合性康复医疗机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心理和社会个案工作流程和内容为例,探讨其在残疾人全面康复中的作用。 1 心理和社会个案工作在康复医疗机构中的作用 1.1 心理和社会个案工作是全面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卫生组织(WHO)医疗康复专家委员会指出:康复是指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减轻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残疾人通过治疗和训练最大限度地发展其潜力,以便能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和职业上正常地生活[1]。它强调康复的对象不仅是有功能障碍的器官和肢体,更重要的是整个人回归社会。在康复医疗机构中心理康复治疗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心理障碍开展咨询和治疗,帮助残疾人改善认知功能和情感以及矫治不良行为和异常行为,使他们摆脱残疾的困扰,建立起适应性行为方式[2]。社会个案工作是社会康复工作的主要方法之一,是为社会生活功能失调的个人提供特殊服务,使其对周围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3]。它的具体功能是积极地科学地解决在社会中由于各种关系的失调、变态和冲突所造成的残疾人与家庭、单位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即代表残疾人与外界联系,依靠法律等手段,帮助残疾人解决有关家庭生活、就业、教育、住房、经济收入和公共场所活动等方面的困难,使他们全面参与社会活动[4]。 1.2 心理与社会个案工作为残疾人全面康复提供必要手段 在现实生活中残疾人心理和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残疾对个体打击使心理或行为发生变化,有时出现严重心理障碍;二是残疾人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压力超过个人承受能力,加上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互动产生的人际变化和社会适应变化导致残疾人失业、收入减少、家庭不和及婚姻破裂等社会问题。这些必须依靠心理和社会个案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具体的心理和社会问题。 2 心理和社会个案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 康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实施。工作流程就是这种操作规范的具体体现。从1988~1996年间,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对上千例住院残疾人开展心理和社会个案工作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和社会个案工作流程(表1,2)。 3 心理与社会个案工作效果和评定 3.1 心理康复 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9年多的实践,尤其1994~1996年的3年间对数百名住院残疾人开展了心理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统计心理康复有效率为98.3%(表2)。
表1 心理康复与个案工作流程及其内容
工作流程 内 容 个案工作流程 内 容 1.心理康复 医生 ①了解残疾人心理发展史、病史 ②实施必要的心理测试 ③进行心理分析、评估和诊断 ④制定心理康复计划、目标和措施 1.申请与接案 ①社会工作者与残疾人及家属交谈,了解有关问题 ②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筛选 ③选定本机构工作范围内的社会问题 2.初期康复 评定会 ①报告残疾人心理情况、诊疗计划措施、注意事项 ②与康复治疗组成员交流,制定统一康复方案 2.资料收集 和研究 ①与残疾人或亲属等细谈,了解全貌,防止误诊 ②对问题进行认真研究 3.心理治疗 ①实施积极有效的心理康复治疗 ②根据残疾人心理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社会诊断 ①重点听取心理康复医师意见达成共识 ②对资料综合分析找出问题原因明确诊断 4.中期评定 会 ①反馈残疾人心理变化、康复效果 ②交换治疗意见,改进康复措施 4.社会治疗 ①与心理康复医师一起协助残疾人改善心态、发挥潜能 ②协助残疾人调整社会关系,解决问题 ③协助残疾人去除环境阻力,改善环境 5.末期康复 评价会 ①评定残疾人心理康复效果及存在问题 ②总结心理康复工作效果,提出改进意见 5.结案与评估 ①告诉残疾人回归社会的努力方向及注意事项 ②评估效果、总结工作得失、技巧
表2 1994~1996年647例心理康复效果统计(%)
病种 显效 有效 无效 截瘫 偏瘫 129(66.84) 171(37.67) 59(30.56) 278(61.23) 5(2.60) 5(1.10[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ATP茎乳孔注射治疗急性面神经炎 下一个医学论文: 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康复活动的认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