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外反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护理及疗效观察 |
|
张 勤 周士枋
椎动脉型颈椎病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28~71岁,平均51岁。病程1周~4年。根据临床症状、体征、TCD及X线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伴有眩晕(与头部位置改变有关)及不同程度的恶心、欲吐、耳鸣、视物模糊、听力下降等,严重患者出现猝倒。治疗方法①仪器:采用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和佛山分析仪器厂联合生产的微机化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EECP-MC型),每日治疗1次,每次50 min,12次为1疗程,气囊内压力35.5~40 kPa。采用指脉监测所得反搏波超过叩击波30%。②护理:向患者解释治疗原理、方法、程序及注意事项,使其消除紧张和疑虑,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患者治疗前排尿,提前15 min到治疗室,保证治疗在平静状态下进行。治疗期间不饮牛奶、不食豆类、甜食等易胀气食物,停止服用血管扩张药如肉桂嗪、维脑路通等。结果临床痊愈2例:眩晕消失,恢复正常活动;显效18例:眩晕等症状明显好转,活动基本自如;好转13例:眩晕与症状减轻,活动稍受限;无效1例: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变。34例患者显效率58.84%,有效率97.06%。 体外反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效果显著,但在治疗中护理工作很重要,护理人员应随时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出现频发早搏等心律失常的情况立即停止治疗。若出现心率过快(>100次/min),诱导其放松、入静,用静松功使心率减慢。定时询问患者的自我感觉,有无不适。月经期暂停治疗,避免流量过多。掌握好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效果。并抓住时机向患者宣传有关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指导其防止复发的方法。治疗操作过程中要求患者穿紧身裤,气囊套包裹要紧密,宁紧勿松。对瘦小的患者,髂前上棘、骶尾部、胫骨前等骨突处垫海绵或软毛巾,防止气囊充气时磨擦皮肤,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 南京 210029
上一个医学论文: 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症状和心理治疗 下一个医学论文: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椎病的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