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1±6.01)d,观察组住院天数为(17.18±4.91)d。两组比较,经t检验,t=4.8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开放教育,消除病人忧虑 医务人员由于受保护性医疗制度的影响,对病人往往不谈与疾病有关的问题,致使病人对所患疾病的有关常识知之甚少,甚至产生对疾病不利的某些忧虑。结果事与愿违,反而延缓了疾病的康复。因此,我们对观察组通过交谈、专题宣讲、播放录音、阅读《护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等多种形式进行开放式教育,使其对所患疾病病因、演变过程、合理治疗及保健等常识有充分的了解。这样做,不仅消除了某些忧虑,而且密切了医护与病人之间的关系,病人对医护人员增加了信任感,并能自觉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对加快疾病康复是有益的。本组资料示观察组较对照组住院时间缩短了4 d。
3.2 因人而异,因病施教 由于病人的年龄、所患疾病、家庭条件、社会地位、生活习惯等不尽相同,每个病人的想法、对疾病的认识等也不同。我们针对以上多种不同因素,因人而异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如:把各种不同疾病的有关问题制成卡片,让病人对号入座阅读;文化程度低的以放录音和交谈为主;对有吸烟等不良习惯者重点讲明其危害,并监督其改正(观察组32例吸烟者经教育后均在住院期间戒了烟);对疾病持恐惧心理者,以鼓励为主;对疾病不重视者以宣教疾病的危害及产生的不良后果为主。通过教育,使病人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了解了疾病的发展规律,掌握了自我保健的正确方法。
3.3 积极引导,提高病人自我保健和护理能力 众所周知,内科慢性疾病病程长,难以在住院期间彻底治愈,绝大多数病人康复治疗是在院外进行的。因此,病人在住院期间除集中加强治疗外,如何提高自我护理和保健能力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此,我们把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能力作为评价健康教育指导成败的重要指标。通过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吸烟、随地吐痰等不良习惯明显减少了;掌握了所患疾病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了解了所患疾病的诱因及预防措施;基本掌握了所患疾病加重时的先兆症状及自救方法,为长期的院外康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膈肌原发性血管瘤合并反复胸腔出血一例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肾细胞
    帕金森病和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肌肉硬度
    血管铸型观察bFGF对大鼠颌面部移植脂肪
    我国血管外科发展现状及趋势
    超声血管造影在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治疗
    血管内血栓的介入性局部溶栓治疗效果显
    应用自体静脉做动脉重建时血管内皮细胞
    异丙酚对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颅内血浆兴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子宫颈癌组织中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分子变异与2型糖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