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毒的免疫印迹法检测 |
|
邵 雁 劳力民 孙国钧
免疫印迹法(Western Immunoblot,WIB)是80年代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特异性蛋白抗原、抗体检测技术,最早于1985年被应用于检测梅毒。它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酶标技术相结合,敏感性强,特异性高。多篇[1~3]评价免疫印迹法检测梅毒的报道都支持其作为一种证实试验在梅毒诊断中的价值。我们用该技术对梅毒患者及其他患者总共96份血清进行了检测,并与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及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的结果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1.血清来源:梅毒血清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确诊为梅毒的患者,共56份:Ⅰ期梅毒8份,Ⅱ期梅毒33份,早期潜伏梅毒4份,治疗后复查的11份。其余40份血清来自本院皮肤病性病门诊患者。所有血清收集于1994年7月至1996年5月之间。 2.WIB试剂盒:产自珠海丽珠医药集团公司丽珠试剂厂。试验阳性结果规定为15500或45000处有显色反应。操作步骤简述如下:将硝酸纤维薄膜抗原纸条放入反应槽,以PBS液浸湿,加PBS液及待测血清置摇床室温下振摇1小时;洗涤3次后加PBS液及抗人IgG酶结合物在室温下振摇半小时;洗涤3次后加底物振摇至出现蓝紫色条斑。观察条斑位置。 3.TPHA试剂盒:日本××公司出品。 4.RPR试剂盒:产自××防治中心。
结 果 (一)各类受检血清对3种试验的结果见附表。 (二)三种试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比较;对Ⅰ期、Ⅱ期、早期潜伏、治疗后梅毒WIB法的敏感性分别为50%、97%(可疑结果计阳性则为100%)、100%、100%;RPR法分别为100%、94.0%(可凝结果计阳性则为97.0%),100%,72.7%。
附表 96份血清对3种梅毒试验的结果
血清种类 例数 RPR TPHA WIB + - ± + - ± + - Ⅰ期梅毒 8 8 0 0 4 4 0 8 0 Ⅱ期梅毒 33 33 1 1 32 0 1 33 0 早期潜伏梅毒 4 4 0 0 4 0 0 4 0 治疗后梅毒 11 8 3 0 11 0 0 11 0 皮肤病性病门诊患者 40 0 40 0 0 40 0 0 40
注:RPR: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WIB:免疫印迹法 特异性三种方法均为100%。 (三)WIB法与TPHA试验结果比较:96份血清中,WIB法与TPHA试验结果均为阳性者51份,均为阴性者40份,WIB法结果阳性而TPHA试验结果阳性者5份,WIB法与TPHA试验的 (四)此外,我们将一份梅毒血清用非梅毒血清稀释成一系列不同的稀释度,分别同时以WIB法及TPHA试验进行检测,结果在1∶2560的稀释度上WIB法结果仍为阳性,而以TPHA试验检测的最终稀释度为1∶160。该结果支持WIB法的高度敏感性。由于我们以与梅毒螺旋体特有的两种抗原——45000、15500反应为阳性结果,且稀释后用的血清事先以WIB法检测过,并无任何条斑显示,故以非梅毒血清稀释不会增加WIB法的敏感性。 (五)对一系列复查血清的检测结果:正规治疗后1个月复查的有3例,3个月复查的有5例,半年后2例,1年后1例,WIB法结果始终保持阳性。
讨 论 我们用WIB法对96份血清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法检测梅毒具有极高的敏感性(100%),尤其是对Ⅰ期梅毒的敏感性(100%)大大高于目前在国内实验室应用较多的TPHA试验(50%),其原因可能与8例Ⅰ期梅毒患者大多处于硬下疳溃疡期(仅1例处于硬下疳硬结期),且部分患者(3例)已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关。WIB法对Ⅰ期梅毒的高敏感性还有待于大量Ⅰ期梅毒血清的验证。至于其总的敏感性,虽然陆学东[4~5]等人亦有类似报道,也还需大量梅毒血清(包括晚期梅毒血清)的检验。WIB法在本实验中表现出来的高度特异性与Young H[1],Byrne R[2]等报道的相符。 对系列稀释梅毒血清WIB法与TPHA试验检测结果的比较,显示WIB法能够使比TPHA试验高4个稀释倍数的阳性血清起反应,从另一侧面说明了WIB法的高度敏感性[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105例淋病患者分泌物涂片与培养检验结果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僵蚕过敏一例报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