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例淋病患者分泌物涂片与培养检验结果分析 |
|
印 慧 陈启荣 徐 晶 喻铮琴 藏笑难
淋病的实验室检验当前主要依靠涂片检查和淋球菌培养,并以培养为确诊标准。涂片检查的检出率国内鲜有报道,我们对此作了探讨,并对有关内容作了讨论,现报告于下:
材料和方法 标本来源 采自1996年10月至1997年12月本院性病专科门诊初诊者,共计105例。其中男性69例,年龄22~57岁;女性36例,年龄16~42岁。男性患者的主要表现为排尿时有程度不等的尿痛或烧灼感及尿道内有粘液脓性或脓性的分泌物逸出;女性患者的主要表现为脓性白带,量多而臭。病程自2天~数月不等。病前有不洁性交史。部分患者曾经药物治疗。按常规方法取样。 淋球菌培养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Thayer Martin(T-M)培养基(英国××公司生产),将上述标本的一样(一侧)立即用消毒的接种环行划线接种,置含有5%二氧化碳环境36℃恒温及一定湿度的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中孵育24~48小时,观察典型的菌落生长,然后进行鉴定。 涂片检查 在清洁的载玻片上预先滴上少许等渗盐水,将上述的剩余的标本在载玻片上轻轻滚动涂布,待自然干燥后加热固定,革兰溶液染色,高倍显微镜下检查多形核白细胞(以下简称细胞)内革兰氏阴性双球菌。 淋球菌鉴定 培养后挑取可疑菌落革兰染色镜检,根据菌落和菌体形态及氧化酶试验作出初步鉴定,以糖发酵试验确证。
结 果 105例患者的分泌物淋球菌培养均为阳性。其中男性标本69例,涂片检查检出58例,检出率84.06%,与培养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差异。女性标本36例,涂片检查检出13例,检出率36.11%,与培养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著差异。 在男性标本涂片检查检出的58例中,细胞内/细胞外检出的共51例,检出率占男性涂片检查检出的87.93%;仅细胞外检出的7例,检出率占男性涂片检查检出的12.07%。在女性标本涂片检查检出的13例中,细胞内/细胞外检出的共5例,检出率占女性涂片检查检出的38.46%;仅细胞外检出的8例,检出率占女性涂片检查检出的61.54%。
讨 论 据资料,涂片检查对男性尿道炎标本的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大于90%,但对宫颈分泌物的检查,敏感性仅为40%~60%。对无症状的病人仅用涂片诊断结果往往不准确。淋球菌培养对症状很轻或无症状患者都是敏感的,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用于淋病诊断的唯一方法。本文男、女标本涂片检查检出率均较上述资料为低,这可能由于有些患者初诊时病情较轻、病程较长,尤其已在外用过药物治疗使淋球菌数量明显减少有关,提示培养检验的重要性。 本文男、女标本涂片检查中仅细胞外检出的检出率较高,尤其女性标本检出率占女性涂片检查检出的61.54%,这主要与患者初诊时已在外用过药物治疗有关。当然,仅细胞外检出的应注意其他细菌引起的尿道(宫颈)炎。据资料认为,分泌物涂片中见到多形核白细胞内有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对男性尿道炎病人有初步诊断价值,对女性病人要求作淋球菌培养检验。其他部位的淋病就不宜作涂片检查,因为这些部位可能有其他奈瑟氏菌属或形态类似的细菌寄生难以区别,应作培养鉴定。本文病例皆淋球菌培养阳性,且病史、临床表现及以后的治疗均符合淋病的诊断,但分泌物涂片检查中淋球菌的数量及在细胞内、外的分布存在差异,也提示细菌培养鉴定在诊断中的重要性。 当前还应提倡培养的方法,特别是耐药的淋球菌菌株不断出现,更需要作药敏试验,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文承蒙沈荣铭主任医师指导,特此致谢)。
作者单位:印 慧、陈启荣、俞铮琴、藏笑难 武警杭州医院检验科 310004; 徐 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上一个医学论文: 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脑脊液及血浆血栓素B2含量的变化及意义 下一个医学论文: 梅毒的免疫印迹法检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