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血性输卵管炎误诊7例分析 |
|
蔡丽文
我院自1989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出血性输卵管炎7例,均为误诊。现作回顾性分析,以提高诊断水平。
临床资料 1.年龄及婚育史:患者年龄24~41岁,平均31岁,其中30岁以下4例,占57%,30~40岁2例,占29%,40岁以上1例,占14%。7例均为已婚经产妇。 2.病史:7例病例中6例以往曾有过人工流产史,且都施行放环避孕,其中1例发病4个月前有取环+诊刮史,余1例发病前2月行输卵管再通术。有停经史3例,3例月经不规则,1例有附件炎病史。 3.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突发性下腹痛伴肛门坠胀不适者4例,不规则阴道出血者4例,晕厥2例,发热(体温38.5℃)者1例,伴恶心、呕吐者4例。下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症状者5例,有移动性浊音2例;妇科检查:宫颈举痛7例,后穹窿饱满3例,附件增厚5例,可触及包块2例,有压痛。血红蛋白<100克/升者2例,白细胞计数>10×109/升者1例,尿HCG阳性1例。B超示:中等量积液者2例,少量积液者4例,盆腔混合性包块7例。6例行后穹窿穿刺均抽出不凝固血水样液体。 4.误诊疾病分类:7例病例其中5例入院诊断为异位妊娠而急诊手术,1例入院诊断为附件炎块,经抗炎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一月包块没有明显缩小,考虑“陈旧性宫外孕”而行剖腹探查术。1例拟诊“宫内孕合并宫外孕”,入院经抗炎、止血治疗好转。
讨 论 据统计,国内出血性输卵管炎发病率为妇科急腹症的3.0%~5.0%(占第4位)[1],故临床妇科医师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此症高发年龄组为25~45岁[2],本文7例年龄为24~41岁,与报道符合。常见诱因有:妇产科、计划生育手术如人工流产,尤其是近期有过人工流产者以及输卵管手术、宫腹腔镜手术、分娩、妊娠等。本文6例以往有过人工流产史,1例近期有宫腔操作史且发生于妊娠后,1例近期有输卵管再通术。本病因症状、体征与异位妊娠、黄体破裂极其相似,因而多易误诊,甚至术中仍不能明确诊断。本文6例剖腹探查,5例术中诊断为异位妊娠(流产型),1例诊断为陈旧性宫外孕。直到病理报告后才确诊。另1例因合并“早孕”,经抗炎止血治疗后好转而修正诊断。现作回顾性分析,可见出血性输卵管炎除常有诱因外,常无附件炎史,且发病可在月经周期的任何时候,常无停经史。体征主要为腹膜刺激征,出血多时可有移动性浊音,可有体温升高,脉率快甚至休克。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后穹窿饱满,附件区触痛有增粗感或肿块。实验室检查:妊娠试验阴性,部分病人可有盆血,白细胞计数增多。B超示:附件包块图像,伴少、中等量积液。术中可见:腹腔有积血,色淡呈血水样,血量往往不多,一般<600 ml,一侧或双侧输卵管增粗、充血、水肿或与周围粘连,无输卵管妊娠的着床肿块及破裂大出血表现。 分析7例误诊原因,因5例无明显诱因,3例有停经史,4例有早孕样反应,1例合并早孕妊娠试验阳性,1例考虑陈旧性宫外孕,1例出血达800 ml发生休克,且都有类似子宫外孕之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依据,结合当时本院条件限制,无法及时检查妊娠试验,故导致误诊。因此,临床上遇到妇科急腹症患者时,要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全面分析,提高术前、术中诊断率。拟诊出血性输卵管炎者,应先采取非手术治疗。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 313000
参 考 文 献
1 熊小娟,等.出血性输卵管炎36例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2):118. 2 徐宏里.出血性输卵管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4):199.
上一个医学论文: 腹部切口裂开48例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易被误漏诊的非半月板源性膝前痛 附44例报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