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20例临床分析

板减少可能为梅毒螺旋体对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直接破坏,故有有核红细胞增多现象。骨骼改变常表现在X光片上,占65%,与其他文献报道的90%略有差别[3]。骨骼受累常表现在长骨骨膜、骨皮质、干骺端、骨骺变化,严重者因疼痛可导致假性麻痹。由于经胎盘脐静脉传播,故病原体入胎儿体内后受累脏器较多,故认为有皮肤粘膜症状、呼吸、消化系统表现者,及时作四肢长骨X光片检查可助诊,行RPR筛查和TPHA检查可确诊。
  2.胎传梅毒常合并其他感染 本文20例病例中有2例合并CMV感染;1例合并表皮葡萄球菌性败血症。因此患本病者有可能合并生殖道传播疾病,应及时检查其他感染项目。
  3.目前青霉素仍然是治疗梅毒的最好药物 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治疗[4]。本文中经青霉素治疗痊愈率达84.2%,好转率达100%。
  4.应对可疑孕妇进行早期筛查 本文20例中11例为母孕早、中期感染,尚有9例未能确定母亲感染时期。早产儿占65%,小于胎龄儿占30%。因此,对有反复流产、早产、死胎史等妊娠史异常、不洁性生活史者应进行及时诊治。据统计,经治疗后受累新生儿患病率明显下降[5]。推荐治疗时间和方法为妊娠初3个月及妊娠末3个月内,各用青霉素G一疗程[1]。
  5.随访工作很重要 本文20例病例中随访6例,4例未复发,目前最长1例已22月未复发,1例却两次复发,说明胎传梅毒在第一次疗程结束后有复发的可能。因此,加强随访,及时发现复发病例,进行再次治疗,并按二期复发梅毒治疗,延长疗程至15天[1],才能根治。故建议定期随访时间为出生后2、4、6、9、12个月[6],或者更长,避免晚期梅毒的发生。

作者单位:浙江省儿童医院 310006

参 考 文 献

1 李梦东主编.实用传染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436~438.
2 Grossman KL.与皮肤有关的小儿传染性疾病的新进展.江超译,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1992,18:91.
3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981~982.
4 韩国柱.关于梅毒治疗中的几点建议.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31:138.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血管铸型观察bFGF对大鼠颌面部移植脂肪
    一例父源染色体有两种新生5p缺失的患者
    新生化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剖宫产术应用单叶产钳助产对新生儿窒息
    阿奇霉素治疗新生儿沙眼衣原体肺炎疗效
    细胞生长肽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小儿先心病室间隔缺损Amplatzer封堵术
    新生儿红臀与局部霉菌感染关系的临床观
    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对羊水 度污染新生儿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
    神经生长因子减轻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
    左旋硝基精氨酸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
    660例壮族新生儿红细胞酶缺乏症及地中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