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20例临床分析 |
|
板减少可能为梅毒螺旋体对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直接破坏,故有有核红细胞增多现象。骨骼改变常表现在X光片上,占65%,与其他文献报道的90%略有差别[3]。骨骼受累常表现在长骨骨膜、骨皮质、干骺端、骨骺变化,严重者因疼痛可导致假性麻痹。由于经胎盘脐静脉传播,故病原体入胎儿体内后受累脏器较多,故认为有皮肤粘膜症状、呼吸、消化系统表现者,及时作四肢长骨X光片检查可助诊,行RPR筛查和TPHA检查可确诊。 2.胎传梅毒常合并其他感染 本文20例病例中有2例合并CMV感染;1例合并表皮葡萄球菌性败血症。因此患本病者有可能合并生殖道传播疾病,应及时检查其他感染项目。 3.目前青霉素仍然是治疗梅毒的最好药物 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治疗[4]。本文中经青霉素治疗痊愈率达84.2%,好转率达100%。 4.应对可疑孕妇进行早期筛查 本文20例中11例为母孕早、中期感染,尚有9例未能确定母亲感染时期。早产儿占65%,小于胎龄儿占30%。因此,对有反复流产、早产、死胎史等妊娠史异常、不洁性生活史者应进行及时诊治。据统计,经治疗后受累新生儿患病率明显下降[5]。推荐治疗时间和方法为妊娠初3个月及妊娠末3个月内,各用青霉素G一疗程[1]。 5.随访工作很重要 本文20例病例中随访6例,4例未复发,目前最长1例已22月未复发,1例却两次复发,说明胎传梅毒在第一次疗程结束后有复发的可能。因此,加强随访,及时发现复发病例,进行再次治疗,并按二期复发梅毒治疗,延长疗程至15天[1],才能根治。故建议定期随访时间为出生后2、4、6、9、12个月[6],或者更长,避免晚期梅毒的发生。
作者单位:浙江省儿童医院 310006
参 考 文 献
1 李梦东主编.实用传染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436~438. 2 Grossman KL.与皮肤有关的小儿传染性疾病的新进展.江超译,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1992,18:91. 3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981~982. 4 韩国柱.关于梅毒治疗中的几点建议.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31:138.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茵陈岩柏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诊治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牵引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