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外伤性肝破裂37例诊治分析

肖丹宇

  我院于93年6月至97年2月共收治外伤性肝破裂37例,均手术治疗。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37例,男29例,女8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56岁。闭合性损伤36例,开放性损伤1例。致伤原因:撞击伤25例、坠落伤8例、压伤1例、刀刺伤1例、钝器击伤2例。伤后就诊时间20分钟~23小时,平均5.5小时。
  二、临床表现:本组均有外伤史,其中32例伴有休克,占86%,本组均给腹腔穿刺术,第一次抽出不凝血者30例,占81%,第2次或2次以上腹腔穿刺者占16%。术前明确肝破裂者30例,占81%。术中发现合并肝破裂7例。腹腔内出血量600~3500 ml,平均1 700 ml。
  三、损伤部位、程度和合并伤:本组37例中,右肝损伤27例、左肝损伤10例,二叶损伤为3例。损伤程度按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标准分级[1]:Ⅰ级8例,占21%;Ⅱ级14例,占38%;Ⅲ级11例,占30%;Ⅳ级3例,占8%;Ⅴ级1例,占3%。合并伤包括:四肢骨折16例,颅脑外伤9例,肋骨骨折6例,血气胸3例,脾破裂5例,胃破裂2例,外伤性膈肌破裂1例,肾挫裂伤伴后腹膜血肿4例,胰腺挫裂伤2例,十二指肠破裂1例。
  四、手术方法:本组37例,其中单纯丝线缝合8例,缝合止血加明胶海绵或可吸收止血纱布填塞14例,大网膜填塞加缝合7例,不规则肝清创或不规则肝切除加大网膜包裹缝合6例,大网膜填塞缝合加肝固有动脉结扎1例。本组缝合止血时,明胶海绵、可吸收止血纱布或大网膜填塞等,可防止缝线对肝脏组织的切割。术中腹腔引流置管一根有31例,放置二根或二根以上5例。
  五、治疗结果:本组37例,治愈35例,治愈率94%。死亡2例,其中1例第二肝门处,粉碎性破裂,出血量大,死于手术台上;另一例肝严重破裂,术后继续出血,腹胀明显,经抢救36小时后死亡。

讨  论
  肝损伤的患者,常常伴有其他系统和脏器的损伤,合并伤的症状又可掩盖肝外伤的临床表现,易造成漏诊和误诊。腹腔穿刺术是早期诊断腹腔内出血的快捷、方便和最有效的方法。本组9例颅脑外伤的病人,早期伴昏迷7例,均依靠腹腔穿刺术诊断腹腔内出血。Rebb s[2]建议:对所有复合伤的患者,特别是神志不清的要作常规腹腔穿刺术。随着物理检查手段的多种方法在临床上的开展,可提高诊断正确率。本组32例伴休克的病人,B超检查21例,占总数的57%。
  对手术治疗方法的体会:1、肝破裂的裂口小于4 cm,深度在1~2 cm以内,可用电凝止血、丝线间断或“8”字缝合。在裂口4~10 cm以内,深度大于3 cm以上者,可用明胶海绵或可吸收止血纱布填塞、丝线缝扎,创面可覆盖大网膜。2、对创口大于8~10 cm的肝破裂者或破裂呈不规则,可行清创性切肝,创面的血管和肝内胆管缝扎,经大网膜填塞后缝扎包裹。清创时可用胶管对第一肝门进行暂时性阻断,以控制向肝血流,时间一般在30分钟以内。3、对清创性肝切除补术者,创面仍有出血,可考虑肝固有动脉结扎。4、术中在处理肝损伤后,需仔细探查腹内其他脏器和后腹膜,特别是注意有无十二指肠损伤的存在,因降部位于后腹膜不易发现。本组1例十二指肠损伤,在降部周围有血肿,经Coker s切口后才发现降部的损伤。同时对后腹膜血肿者,尚需考虑肾挫裂伤的存在。本组一例给肾切除。5、在单纯的肝外伤患者,如血源一时性供应困难时,经肝血回输也十分有效,只要过滤后加抗凝剂和少量地塞米松,未见不良反应。本组7例使用肝血平均800 ml。这对避免血源浪费,降低医疗费用,十分重要。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杭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 311100

参 考 文 献

1 Feliciano DV,Padwter HL.Hepatic trauma revistied.Curr Prabl Surg,1989,7:459.
2 Rebb s SF,et al.Blumt trauma of abdominal organ.Am J Sung,1995,7:403.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选择性抑制剂对大鼠
    病毒性肝炎病家防病状况与家庭二代发病
    外伤性上矢状窦中后2/3段损伤四例
    伴发干燥综合征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
    9 1C3分子抑制杀伤性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肝炎灵片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创伤性脑水肿的在体研究
    微创穿刺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
    21例医源性肝外胆管狭窄的处理体会
    IL 1与创伤性脑水肿的关系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原发性肝癌
    腹腔镜在闭合性腹部外伤中的应用
    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外伤性肾出血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