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胸顺气胶囊治疗食积气滞证30例 |
|
王小奇 张 勇 徐 红
开胸顺气胶囊是根据古方利气丸加减,经现代工艺制作而成,具有消积化滞、行气止痛之功效。主要治疗气郁不舒、胸胁胀痛、胃脘疼痛等证。我科于1998年10~12月对食积气滞证的病人用开胸顺气胶囊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择消化内科符合中医辨证食积气滞证的住院及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开胸顺气胶囊,对照组用多酶片。其中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3±12.9岁;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4.3±12.0岁。 中医辨证标准:食积气滞证具有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油腻、肉食等饮食史外,尚有下述症状:胸胁胀满,胃脘疼痛,嗳腐吞酸,纳呆,恶心呕吐,舌苔厚腻或白或黄,脉沉弦滑或沉滑有力。除舌脉外,凡符合病史具备前5项中三项或以上者即可诊断。凡符合中医辨证为食积气滞证,起病不超过2天,可纳入验证病例。 治疗方法:治疗组为口服开胸顺气胶囊(山西大同制药厂),每次3粒,每日2次,三天为一疗程。对照组为口服多酶片,每次3片,每日3次,三天为一疗程。疗效判定标准分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等四级。
治疗结果 治疗组:30例患者,应用开胸顺气胶囊治疗,结果显示:临床痊愈19例(63.3%),显效8例(26.7%),有效3例(10%),治愈率63.3%。 对照组:30例患者,应用多酶片治疗,结果显示:临床痊愈11例(36.7%),显效9例(30%),有效8例(26.7%),无效2例(6.7%),治愈率36.7%。 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见表1。 治疗期间全部观测病例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治疗组10例患者治疗前后检测血常规、肝肾 功能,均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2。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 n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愈率(%) 治疗组 30 19 8 3 0 63.3 对照组 30 11 9 8 2 36.7
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治疗组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比较(±s)
检测项目 n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Hgb(g/L) 10 12.85±1.18 12.22±1.06 2.25 >0.05 WBC(×109/L) 10 6.93±1.54 6.47±2.24 0.96 >0.05 PLT(×109/L) 10 148.3±54.78 151.4±43.68 0.51 >0.05 ALT(IU/L) 10 15.9±4.10 18.5±6.35 1.71 >0.05 Cr(μmol/L) 10 75.6±17.67 77.2±14.65 0.79 >0.05 BUN(mmol/L) 10 4.93±1.82 5.24±1.62 1.09 >0.05
讨 论 开胸顺气胶囊由明代龚廷贤所著的《寿世保元》一书中的利气丸加减而成[1]。由槟榔、牵牛子、厚朴、木香、陈皮、三棱、莪术、猪牙皂等八味中药组成,以槟榔、牵牛子为主药,以消积导滞逐水;陈皮、木香、厚朴行气除满、和中止痛;三棱、莪术活血行气,消积止痛;猪牙皂通窍祛痰,宽胸利膈,诸药相合,共奏消积化滞,行气止痛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胶囊诸药具有局部刺激作用,内服能促进肠蠕动,促进胃液分泌,有助于消化[2]。从我们的疗效观察中,治愈率达63.3%,总有效率可达100%。 而多酶片则是由淀粉酶、胃蛋白酶及胰蛋白酶组成的助消化药物,对于消化酶缺乏之消化不良有一定的疗效,而对伴有胃肠蠕动功能相对不良引起的消化不良则疗效不佳。 通过对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测,治疗前后无异常变化,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因此,开胸顺气胶囊治疗食积气滞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无毒副作用,易于携带及服用,患者乐于接受。
作者单位:杭州市中医院内二科 310006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干扰素雾吸对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作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97例老年妇女妇科手术临床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