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阳通经法治疗骨伤后期肿胀 |
|
倪康裕
骨伤后期肿胀,若治疗不当,往往影响骨折愈合及其功能恢复。笔者运用温阳通经法进行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的疗效,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病例来自本院住院及门诊骨伤后期病人,按1∶1比例,随机分成治疗组(温阳通经法)和对照组(活血消肿法)。治疗组250例,其中男135例,女115例;年龄25~75岁(平均42.7 岁);损伤时间6~15周(平均8.5周);部位:足踝部64例,小腿部31例,膝部48例,手腕部35例,前臂部26例,肘部28例,其他部位18例。对照组250例,其中男140例,女110例,年龄28~70岁(平均43.2岁),损伤时间5~13周(平均7.2周);部位:足踝部68例,小腿部33例,膝部44例,手腕部33例,前臂24例,肘部29例,其他部位19例。以上病例初、中期均按骨伤常规处理,至后期均遗留以局部肿胀为主要症状。如合并有骨折畸形,骨不愈合及局部感染者则不在观察之例。 二、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温阳通经法,基本方:淡附子15克先煎、干姜6克、生麻黄10克、桂枝15克、炮山甲10克先煎、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随证加减:若见肢体肿胀显著,皮纹消失,应加生黄芪30克、苍术12克、防己12克,以益气行水;肌肤弹性不良如皮革,加威灵仙10克、葛根15克、透骨草20克、地鳖虫15克,以祛风解肌散结;关节僵直,活动受限,加鸡血藤30克、伸筋草50克、木瓜20克、丹参30克,以通利关节;若治疗过程中,见X线摄片示骨小梁变稀疏,骨密度测定有脱钙征象者,加鹿角霜30克、龟板2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以补肝肾,壮筋骨;上肢加片姜黄,下肢加怀牛膝。每日一剂,10天为一疗程,一般1~2疗程,最多3疗程。 对照组则多用活血消肿法,以桃红四物汤为代表方,随证加减,疗程同治疗组。 疗效标准:根据用药时间及症状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治愈:用药2个疗程以内,症状全部消失,患者能正常工作和生活。显效:用药2个疗程以内,症状明显减轻,基本能坚持正常工作和生活。好转:用药2~3个疗程,症状部分减轻和改善。无效:用药超过3个疗程以上,病情无改善或稍有好转。治疗结果见附表。
附表 两组疗效比较(例)
组 别 病 例 疗 效 显效率 (%) 有效率 (%) 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治疗组 250 139 87 21 3 90.4 98.8 对照组 250 67 84 87 9 60.4 96.4
*两组显效率比较P<0.01 从上表所见,两组有效率虽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的显效率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温阳通经法对骨伤后期肿胀疗效显著。
讨 论 骨伤后期肿胀,是由于阳虚不能通达,以致阴寒湿邪凝滞经络,痹阻不通所致。《正体类要》指出“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由此可见,骨伤后期肿胀,其与脏腑功能失调息息相关,尤其是与心、脾、肾关系最为密切。心主一身之阳气,主血脉,若心阳不振,血运无力,脉络瘀阻,寒湿凝滞,阳虚无力消阴翳;脾主四肢肌肉,运化水湿,脾阳虚运化失权,水湿停留肌肤,《内经》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之说;肾阳属命门之火,肾主骨生髓而主水,若肾阳虚衰,水无主则肿,筋骨失于温养致骨质疏松,骨折迟缓愈合。上述与现代医学认为骨伤后期肿胀,主要由肌泵作用的减弱,静脉回流受阻,微循环障碍,周围组织粘连、变性相一致。 温阳通经法,是通过调节脏腑机能,治愈骨伤后期肿胀的有效法则。温心阳以通血脉,健脾助运以化湿消肿,补肾阳以制水淫,壮骨髓。 从疗效结果来看,活血消肿法对骨折后期肿胀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由于骨折后期肿胀多属阳虚不能通达,失于温煦,致使气血瘀滞不行,故单纯用活血消肿治疗,其治愈显效率明显不如治疗组。而用温阳通经法治疗骨伤后期肿胀,则充分体现中医辨证施治,治病求本的整体观。
作者单位:浙江省舟山市骨伤医院 316000
上一个医学论文: 右侧巨块型肝癌的改良切肝技术 下一个医学论文: 健康教育处方对甲亢治疗效果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