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腓总神经迟发性麻痹的诊治

杜正通

  腓总神经迟发性麻痹是指受伤一段时间后,出现腓总神经支配肌群的麻痹。我院自85年以来,收治7例,经保守治疗或手术松解,获得满意效果。

临床资料
  本组7例,男6例,女1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23岁,平均40岁;其中左侧2例,右侧5例;均有明确外伤史,分别于伤后2~65天出现腓总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趾不能背伸,踝背伸无力,伴有小腿及足背皮肤麻木;病程长者有不同程度的胫骨前肌及腓骨长肌的萎缩。
  治疗方法及结果:本组7例中,2例行保守治疗,由于发现及时,腓总神经支配肌群为不全麻痹,经调整牵引重量,更换位置,膝外后侧安放弹性海绵垫,避免腓骨小头部受压,辅以神经营养,中医活血化瘀通络及局部按摩、封闭等措施,功能完全恢复。5例行手术探查,神经松解,术中发现2例为腓骨小头骨折错位压迫腓总神经所致,行腓骨小头切除,神经松解。3例为腓骨长肌纤维及筋膜充血水肿、增厚与腓总神经粘连、卡压。其中1例在分叉前、后分别卡压。局部血管充血、增粗,横行压迫神经。5例手术者4例完全康复。1例因脑挫伤,发现迟,虽经手术松解,但疗效欠佳。

讨  论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腓总神经起源于L4、5及S1、2神经,从坐骨神经分出后,沿股二头肌深方向外下行至腓骨颈部,穿过腓骨长肌至腓骨颈前面[1],腓总神经的内侧和后侧为腓骨颈,其外侧和前侧为腓骨长肌及其外围的小腿筋膜。因此该段腓总神经实际上在一个腔隙里面,且较为固定,前后缓冲少,再则,膝关节外侧尚有外侧副韧带加强,起于股骨外上踝,止于腓骨小头,屈膝时此韧带松弛,伸直至150°时开始紧张,完全伸直时最紧张[2]。因此,直接暴力损伤易产生腓神经挫伤或断裂,而间接暴力损伤易产生迟发性麻痹。由于其解剖的特殊性,任何使管腔狭窄,压力升高的因素均可导致腓总神经迟发性麻痹。本组2例为腓骨颈骨折压迫甚至嵌入腓总神经所致;2例为股骨髁上牵引,局部长时间受压迫;3例为局部挫伤、出血、水肿,腓骨长肌纤维弓增厚形成弓形腱膜压迫神经之故。其中1例有二处嵌压,分别在腓总神经起始部及腓浅神经起始部。
  二、临床特点及诊断 本病常有明确的外伤史,自觉症状不明显,可有足背及小腿外侧麻木,快速加重的胫前肌、长伸肌、腓骨长肌肌力减弱,甚至完全麻痹。一般诊断不难、但易漏诊或延误,应引起重视。
  三、治疗及预后 腓总神经迟发性麻痹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对早期表现为神经刺激症状,其支配肌群不全麻痹者,可采用保守治疗。给予改变牵引位置、腓骨小头处安放弹性海绵垫、局部神经封闭、应用中药活血化瘀等,一般能奏效。但对已完全麻痹者或快速加重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当神经受压达4.0 kPa时,神经可发生功能性变化,导致远侧轴突输送蛋白质功能消失。长时间压力达4.0~10.7 kPa时,可引起神经内水肿,纤维疤痕形成,引起功能障碍或消失[3]。本组1例伤后65天手术松解,但效果欠佳,即与压迫时间过长有关。本病的预后取决与腓总神经的受损程度及松解是否彻底,受压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作者单位:浙江省磐安县人民医院 322300

参 考 文 献

1 济宁医学专科学校主编.人体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297.
2 天津医院骨科编.临床骨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351.
3 过邦辅编译.临床骨科生物力学基础.上海:远东出版社,1993.112~116.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心脏手术后神经系统合并症
    胚胎运动神经元种植至失神经骨骼肌内的
    腓肠神经腓肠浅动脉逆行皮瓣修复足跟软
    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症状学及神经递质的
    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检测及其
    脑膜癌病的周围神经病特点
    不同剂量微波热凝后面神经变化的观察
    应用图象处理系统对深低温停循环后神经
    甲基汞对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内游离钙的影
    铅的神经细胞发育毒性与谷胱甘肽水平的
    鞘内注射化疗药致严重神经毒性反应的护
    体感诱发电位和感觉神经电位在产瘫诊治
    铅中毒对小鼠颌下腺神经生长因子基因表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