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期前后进路手术减压治疗前后嵌压脊髓型颈椎病 |
|
丘脑后和侧束受压使感觉障碍,腱反射活跃亢进。而单纯椎间后方突出的颈椎病往往表现为脊髓前角受压症状为主。因此患者其他临床表现变化较多而复杂,易导致误诊,须注意与神经内科疾病和颈椎肿瘤相鉴别。影像学表现较具有特征,MRI的T2加权有脊髓受钳夹呈不对称性葫芦状或串珠状改变。其主要原因是患者作MRI时颈椎处于中位立位,而前后嵌压脊髓型颈椎病多为过伸位时动态不稳嵌压脊髓,因而MRI多表现为T1加权脊髓后方无明显压迫,T2加权才表现为前后受压状态。CT对脊髓横断图像信号显示不如MRI,纵轴侧向图像信号有特殊意义。 4.同期后路椎管扩大减压与前路减压植骨术的依据: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法较多,是因为该病类型不同的本质上有差异,帮合理的手术减压方法最关键。选择前路或后路手术是根据疾病压物来源、病人临床表现及其他因素综合决定的。动物实验提示脊髓后方受压时,后路减压效果佳,而前方致压后方减压不能彻底解决脊髓迫状况[6]。而对于脊髓受前后嵌压,基础研究提示前后路同期彻底减压后,脊髓功能恢复较好[7]。作者的临床经验是:既往曾对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RI显示脊髓受到前后嵌压,行单纯前路潜式解决减压术后,肌力恢复满意但部分感觉恢复不满意;曾有本类型4例多节段患者首先行后路减压扩大椎管,感觉及肌力有恢复,随访3个月肌力恢复不满意,行前路潜式减压术后,术后FIM法评定效果优良。故作者设计了同期后路扩大减压前路潜式减压术以彻底解除脊髓前扣嵌压压迫状况,治疗前后嵌压脊髓型颈椎病,后路半椎板减压可切除黄韧带,又不过分破坏脊柱稳定;前路脊髓植骨融合术达到骨性融合后,可避免颈椎因手术导致不稳定引起脊髓压迫,本组病例治疗结果术后优良率达85%。 5.同期前后路减压的术后处理:由于手术减压范围广泛,对脊柱术后稳定性破坏严重,因此手术中行内固定较为合理,或术后严格颈围固定3月或Halo支架固定6月,复查达到骨性融合后,拆除外固定。且在拆除外固定后颈椎动态侧位片未见颈椎不稳症征象。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外伤性脾损伤的非手术治疗 下一个医学论文: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