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偏瘫患者有关躯体功能的FIM量表评测可行性的初步研究

鲁 杰1 张 健1 郑 萍1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评定迄今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如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出一种既简便、实用,又可信的评定残疾严重程度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我科从1996年10月至1997年4月对32例脑梗塞偏瘫患者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量表中前13项躯体功能评定项目和Barthel指数评定进行评测比较,初步取得临床应用的经验,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评测对象
  从1996年10月至1997年4月,在本院神经内科选择符合以下标准的32例住院患者作为评测对象。①年龄在80岁以下。②脑梗塞患者符合1986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检查确诊。③新近发病,均在发病后1个月内病情稳定以后进行评测。④评测时意识清楚,积极配合,确有偏瘫症状、体征。
  32例偏瘫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男59.2岁,女62.4岁;右侧偏瘫21例,左侧偏瘫11例;病程5~30天不等。
1.2 评测内容与标准
1.2.1 FIM量表评测:FIM量表中有关躯体功能评测项目的内容有四个方面,共计13项:①自理能力:进餐、梳洗、洗澡、穿上衣、穿下衣、用厕。②括约肌控制:小便控制、大便控制。③转移: 床、椅、轮椅转移,进出厕所,进出浴室、浴盆。④运动: 步行或轮椅行,或步行上、下一层楼梯。
  FIM量表的评分标准分为3类7级水平:①独立:7分,完全独立(规范、安全、合理时间内完成);6分,有限的独立(使用辅助设备,超过正常时间)。②有限的依赖帮助:5分,监护(需要指导,帮助准备必需用品);4分,小量帮助(患者用力>75%);3分,中量帮助(患者用力>50%)。③完全依赖:2分,最大帮助(患者用力>25%);1分,完全帮助(患者用力<25%)。
1.2.2 Barthel指数评测:见表1。

表1 Barthel指数评分表


序号 项目 自理 稍依赖 较大依赖 完全依赖
1 进餐 10 5 0 0
2 洗澡 5 0
3 梳洗 5 0
4 穿衣
(包括系鞋带等) 10 5 0
5 大便 控制 10 5 0
6 小便 控制 10 5 0
7 用厕
(包括擦、穿、冲洗) 10 5 0
8 床椅转移 15 10 5 0
9 平地走45m 15 10 5 0
10 上下楼梯 10 5 0
  合计 100 50 10 0

1.3 方法
  本研究以Barthel指数作为标准量表。每位患者1次评测的内容包括标准量表和FIM量表的前13项内容。在开始本研究前,两位医师统一操作方法和评分标准。开始研究后两位医师分别以同一方法和内容评测同一患者,时间先后相隔一天,每位医师分别以同一方法和内容重复评测同一患者两次,第一次与第二次评测时间先后相隔3天。应用SAS统计软件分别对两位医师前后两次用Barthel指数和FIM量表前13项评测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测试者之间的测试信度分析
  将两位医师前后两次用FIM量表前13项对32名患者进行评测的结果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为:第一次r=0.970 ,P<0.001;第二次 r=0.986, P<0.001。
2.2 再测信度分析
  两位医师分别前后两次使用FIM量表前13项躯体功能评测的再测检验结果均显示两者之间呈高度相关,见表2。

表2 FIM量表再测检验结果()


  例数 初测 复测 r值
医师甲 32 48.125±26.382 50.313±26.961 0.979
医师乙 32 50.875±25.058 51.906±25.311 0.993

2.3 效度分析
  分别将两位医师首次评测32名患者的FIM量表前13项总分与Barthel指数总分进行线性回归相关分析见图1、2。


图1 医师甲二量表评测总分相关分析(r=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银屑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
    慢性下腰痛患者腰屈伸肌的等速肌力评价
    应用等速被动测试方法对偏瘫膝伸痉挛肌
    帕金森病和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肌肉硬度
    创伤患者褥疮发生的评估及其防治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全长基因
    浅表淋巴结肿大的151例艾滋病患者淋巴
    利巴韦林累积剂量对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不同模式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胰腺功能变化的临床
    应用PCR技术对DMD患者基因缺失及携带者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