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管胃吻合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
|
杜乐英 徐 雁 韩玉环 王 丽 种 华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济宁 272111
急性呼吸衰竭(简称急性呼衰)是食管胃吻合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治疗困难,死亡率高。据文献报道[1],目前急性呼衰已成为食管贲门癌术后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我科1985~1997年,共行食管胃吻合术4 186例,术后并发急性呼衰26例,抢救成功18例,死亡8例。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男21例,女5例。年龄42~78岁,平均64.6岁。病变位于食管上段8例,中段10例,下段4例,贲门部4例。病变长度3~10 cm。均在全麻下手术,行食管大部切除加左颈部食管胃吻合术22例,贲门癌切除加主动脉弓下食管胃吻合术4例。手术时间为110~150 min,平均138 min。 术前有长期吸烟史19例,吸烟指数≥400者15例;慢性支气管炎史16例,肺心病心衰史2例,慢性肺结核病史4例;高血压史7例,其中4例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术前均粗测肺功能,憋气试验>30 s者6例,25~30 s 18例,<25 s 2例。术前行通气功能检查15例,实测值占预测值比例:用力肺活量(FVC)为52.6%~65.8%,平均58.2%,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为51.2%~66.3%,平均55.1%;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为0.8~2.4 L/s,平均2 L/s。术前查动脉血气16例:PaO2>10 kPa者2例,8~9.3 kPa者12例,<8 kPa者2例;PaCO2>6.6 kPa者6例。 本组急性呼衰发生于术后24 h内4例,术后24~72 h 22例。表现为胸闷、气急,呼吸浅快(30~40/min),痰多、粘稠、不易咳出,咳痰无力,烦躁不安。其中20例表现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症状,出现脉率快、血压高,6例有心律紊乱。听诊双肺呼吸音低,有大量干湿性罗音或痰鸣音。动脉血气分析显示严重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 治疗:单纯面罩或鼻塞供氧3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8例,气管切开加面罩供氧15例。其他综合治疗包括选择有效抗生素,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雾化吸入,限制液体入量,适量应用激素,应用强心利尿剂纠正心功能不全等。 2 原因分析 本组病例具有高龄(平均年龄64.6岁),长期大量吸烟史,慢性肺部疾患史,肺通气储备功能降低,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病变位置高、病期晚及营养不良等特点。加之手术时间长,术中过于挤压损伤肺组织,或麻醉不平稳、气管插管反复多次致喉头或气管粘膜损伤;吸痰不彻底,使通气和换气功能降低;术中、术后输液过多过快,致容量负荷过多等多种原因,引起心功能不全、肺水肿而致呼衰。 3 护理 3.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每30~60 min测量R、P、BP的变化并记录。持续吸氧4~6 L/min。注意神志改变,了解有无液气胸、肺炎、肺不张,喉返神经损伤(声嘶),多根肋骨骨折等合并症存在,因这些因素均可加重肺功能不全,导致急性呼衰发生。有学者指出,实际上呼吸功能不全早在术后即已存在,多因未引起重视而延至术后2~3 d病情加重、症状明显时才觉察[1]。因此,对高龄、长期大量吸烟、有慢支史及心肺功能不全等因素存在的患者,如术后出现呼吸困难,经面罩或鼻塞供氧症状不缓解甚至加重者,应考虑有呼衰发生的可能,尽早识别并予处理,有助于呼衰的抢救。 3.2 机械辅助呼吸的护理:机械辅助呼吸是治疗呼衰的重要措施,对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者,经给氧、呼吸道物理疗法不能纠正时,应及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本组8例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吸氧浓度(FIO2)开始为0.5~0.6,缺氧纠正后改为0.4,潮气量为10~15 ml/kg,呼吸频率12~18/min,吸∶呼为1∶1.5~1∶2.5,呼气末正压(PEEP)为0.5~1 kPa,心功能不全患者维持低PEEP。根据动脉血气分析指标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避免呼吸性酸或碱中毒的发生,维持PaO2≥8 kPa。长时间低频率同步间歇指令性呼吸(SIMV)可加重呼吸肌疲劳,故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及时脱机。当FIO2≤0.4,PaO2≥9.3 kPa,PaCO2≤6.7 kPa,通气量≤10 L/min时改为持续加压正压给氧(CPAP),稳定后试行脱机,改为面罩供氧。8例患者经上述处理后呼吸衰竭得到纠正,病情稳定,于2~4 d脱机,呼吸功能良好。 3.3 气管切开的护理:气管切开可减少呼吸道死腔,增加通气量,便于吸痰和控制肺部感染。尽早气管切开是抢救呼衰成功的关键[1]。对无条件[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食管贲门癌联合脏器切除患者的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心内直视术后并发晚期心脏压塞病人的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