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临床类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排空研究 |
|
秦荔荣 谭至柔 唐国都 李海滨 李晓阳 李凯 张勇胜
【摘 要】 目的:了解不同临床类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胃排空,探讨FD的病因。方法:采用不透X线标志物测定11例健康者及35例FD患者(运动障碍型10例,溃疡型11例,反流型14例)餐后6小时胃排出的钡条数。结果:FD组较正常对组胃排空明显延迟(P<0.05),运动障碍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排空明显延迟(P<0.05),溃疡型及反流型与正常对照组的胃排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运动障碍型较溃疡型及反流型患者胃排空延迟(P<0.05),溃疡型与反流型患者的胃排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部分FD患者存在胃运动障碍,但胃运动障碍不是FD单一的发病因素。 【关键词】 消化不良 胃排空 X线,诊断▲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组以上腹胀痛不适,餐后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症状群,其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上消化道动力学改变是重要病因之一,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为探讨各临床类型FD患者胃运动情况及各类型FD是否可能有不同的发病机制,以利于指导FD的治疗,我们对35例FD患者和11例健康者作不透X线标志物测定胃排空检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①FD患者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17~61岁,平均年龄(35.78±13.43)岁;有上腹胀、上腹痛、早饱、厌食、恶心、反酸、烧心等症状,病程均在4周以上,胃镜检查仅有轻度的浅表胃炎或正常胃粘膜,经B超检查除外肝、胆、胰等器质性疾病,无全身疾患,停服影响胃运动的药物至少2周。②正常对照组11例,为学生或健康体检者,男5例,女6例,年龄19~41岁,平均年龄(29.55±7.13)岁;均无胃肠症状,无全身疾病及腹部手术史,受试前2周未服用过任何药物。 1.2 FD的临床分型 参考Talley等[1]报道的方法:①运动障碍型为上腹痛加上3个或3个以上下列症状:恶心或呕吐(每月至少出现1次),上腹饱胀,厌食或体重下降,进食可诱发上腹痛,牛奶可诱发上腹痛,嗳气后上腹痛减轻。②溃疡型为上腹痛加以下两点或两点以上:上腹痛可为食物所缓解,或为抗酸药所缓解,餐前痛或饥饿痛,周期性痛、夜间痛。③反流型为上腹部痛加以下至少1个症状:烧心感,反酸每周至少1次。④非特异型则为症状不典型,无法归入上述任何一型。根据以上标准,本研究35例FD患者中,运动障碍型10例,溃疡型11例,反流型14例,无非特异型。 1.3 研究方法 ①标准试餐:水400ml,熟泡面80g,荷包蛋(1只)50g,花生仁20g,总热量为2050.2J(490cal)。②用不透X线标志物测定胃排空:标志物为10条小钡条的胶囊(钡条直径1mm,长10mm),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提供,食用标准餐前至少禁食10小时(晚餐后至次日清晨检查前不再进食)。早晨8点30分在医院用上述标准试餐,规定在15分钟内吃完,随后马上服用1粒胶囊(内含10条小钡条),在以后观察摄片的时间内不准再吃任何食物及饮料,进标准餐后6小时作仰卧腹部摄片。为明确钡条是否在胃内,予患者口服160%硫酸钡10ml显示胃的轮廓和胃内钡条数,必要时加摄仰卧位、斜位或侧位片,以使整个胃在X线片内和准确判断胃内钡条数,X线摄片固定机器,专人拍摄。③观察指示:餐后6小时胃内外的钡条数。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以±s表示,计量资料两组之间比较采用配伍组设计的t检验,多组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组间q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餐后6小时胃外钡条数比较 FD患者较正常人餐后6小时排出胃外钡条数低,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FD组与正常对照组餐后6小时胃外钡条数比较(±s)
组 别 例数 餐后6小时胃外钡条数 t值 P值 正常对照组 11 8.36±2.16 2.45 <0.05 FD组 35 6.00±4.22
2.2 不同临床类型FD的胃排空情况 见表2。 表2 不同临床类型FD患者餐后6小时胃外钡条数(±s)
组 别 例数 餐后6小时胃外钡条数 正常对照组[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心室晚电位测定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 下一个医学论文: 胸膜粘连术对恶性胸水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