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心室晚电位测定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

障碍。心室晚电位的出现就表明心肌有损害。
  肺心病有右心室扩大、心室壁增厚,心肌纤维的肥大、萎缩和间质水肿,部分局灶性溶解坏死病变最后被纤维组织所替代,传导系统和心肌可发生急慢性病损,造成心肌的缓慢和不同步传导,易在心室肌内形成折返激动。同时由于肺通气功能障碍产生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而使其进一步加重。这些病理改变与上述心室晚电位表明心肌受损的意义是一致的。因此,肺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的测定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郭丽娟(050011,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张利敏(050011,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郑希相(050011,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周学敏(050011,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参 考 文 献

[1]崔祥殡,王鸣歧.实用肺脏病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452
[2]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规范(草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4):199
[3]邓开伯,段雅茹.晚电位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中国急救医学,1989,9(1):19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心室停搏大于三秒的临床意义及起搏器应
    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心室颤动的原因分析
    延迟性左心室前壁破裂致死一例
    双心室肥厚型心肌病 附1例报告 
    多普勒超声Tei指数评估冠状动脉不同病
    肺静脉多普勒血流频谱评价永久人工VVI
    73例单心室临床观察
    依那普利 硝苯啶控释片对高血压左心室
    心房颤动时心室反应的昼夜分布节律
    超声目测法评价左心室室壁运动的准确性
    右心室肥大时心肌间质胶原改建及其前胶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右心功能不全的双心室肥厚型心肌病 附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