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室晚电位测定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 |
|
障碍。心室晚电位的出现就表明心肌有损害。 肺心病有右心室扩大、心室壁增厚,心肌纤维的肥大、萎缩和间质水肿,部分局灶性溶解坏死病变最后被纤维组织所替代,传导系统和心肌可发生急慢性病损,造成心肌的缓慢和不同步传导,易在心室肌内形成折返激动。同时由于肺通气功能障碍产生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而使其进一步加重。这些病理改变与上述心室晚电位表明心肌受损的意义是一致的。因此,肺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的测定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郭丽娟(050011,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张利敏(050011,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郑希相(050011,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周学敏(050011,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参 考 文 献
[1]崔祥殡,王鸣歧.实用肺脏病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452 [2]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规范(草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4):199 [3]邓开伯,段雅茹.晚电位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中国急救医学,1989,9(1):19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15例DMD BMD外显子缺失与临床关系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不同临床类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排空研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