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心室晚电位测定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

郭丽娟 张利敏 郑希相 周学敏

  【摘 要】 目的:探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从人体体表引出心电信号连接在晚电位仪上,对40例肺心病患者进行心室晚电位的测定并与健康组进行比较。结果:心室晚电位的阳性率为:肺心病组20%,对照组3.3%(P<0.01)有显著差异性。心室晚电位的阳性率还随肺功能减退而增高,肺功能Ⅰ级(7.69%)、Ⅱ级(17.65%)、Ⅲ级(50%),P<0.01。结论:心室晚电位的测定对于肺心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肺心病 心电描记术 心室晚电位▲

  心室晚电位是心肌电活动不稳定的反映,临床上主要用于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我们在对肺心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发现其心室晚电位的阳性率较正常人高,因此我们观察了40例肺心病患者的心室晚电位,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肺心病患者组40例,为1995年10月至1999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治规范的患者[1],男性31例,女性9例,年龄58~86岁。无心脏疾患的健康对照组60例,男性46例,女性14例,年龄52~81岁。
1.2 方法 使用北京市北冷通用电器公司的CARDIO-100A心电综合分析测定仪采集和输出,采取体表信息叠加心电图法作心室晚电位测定。用Simson倡导的X、Y、Z 3轴双极正交导联,高频滤波频率范围在25~250Hz,噪声水平控制在0.47μV以下,叠加心动周期100~150次,由可编程序绘图仪记录X、Y、Z导联和综和导联信息叠加、心电图微电脑定位综和导联信息叠加,并显示各项参数结果。操作者目测鉴定,结合电脑显示参数作出判别。
1.3 判断标准 心室晚电位阳性判断标准为至少符合以下2项:①高频滤波后综和导联总的QRS时间≥120ms;②QRS终末<40μV的时间≥40ms;③QRS终末40ms均方根电压≤20μV。根据1秒最大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将患者肺通气功能分为3级[2],Ⅰ级(轻):FEV1≥70%;Ⅱ级(中):FEV1 50%~69%;Ⅲ级(重):FEV1≤50%,观察各级患者心室晚电位的阳性率。
1.4 统计学检验 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和趋势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 果

2.1 肺心病组与对照组心室晚电位阳性率的比较 见表1。

表1 肺心病组与对照组心室晚电位阳性率的比较


组 别 例数 阳性例数 阳性率(%) χ2值 P值
肺心病组 40 8 20.0 7.41 <0.01
对照组  60 2  3.3

  观察结果显示,肺心病组心室晚电位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2.2 肺心病组不同肺通气功能心室晚电位阳性率比较 观察结果显示,随着肺功能的降低,心室晚电位阳性的发生率逐渐增高(P<0.01),见表2。

表2 肺心病组不同肺功能心室晚电位阳性数比较


组  别 例数 阳性例数 阳性率(%)
肺功能Ⅰ级 13 1  7.69
肺功能Ⅱ级 17 3 17.65
肺功能Ⅲ级 10 5 50.00

  注:趋势卡方检验,χ2=5.503,P<0.01
3 讨 论

  肺心病和(或)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重要并发症。COPD是一种常见病,由于其缓慢进展,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劳动能力,而肺心病和(或)呼吸衰竭为其主要致死原因。因此,肺心病的诊治在COPD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观察显示:①肺心病患者的心室晚电位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②肺心病患者的心室晚电位随着肺通气功能的减退而增高。
  心室晚电位是指体表信息叠加心电图于QRS综合波终末并延伸到ST段内的低幅、高频多形性尖波,它反映了缺血区心肌迟发的电活动,该电活动与折返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心室晚电位是心肌电活动不稳定的反映[3]。Klein认为无论是创伤性心外膜或心内膜标测记录,还是信号平均叠加或频谱分析技术在体表记录到的晚电位,均证明心脏传导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心室停搏大于三秒的临床意义及起搏器应
    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心室颤动的原因分析
    延迟性左心室前壁破裂致死一例
    双心室肥厚型心肌病 附1例报告 
    多普勒超声Tei指数评估冠状动脉不同病
    肺静脉多普勒血流频谱评价永久人工VVI
    73例单心室临床观察
    依那普利 硝苯啶控释片对高血压左心室
    心房颤动时心室反应的昼夜分布节律
    超声目测法评价左心室室壁运动的准确性
    右心室肥大时心肌间质胶原改建及其前胶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右心功能不全的双心室肥厚型心肌病 附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