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病左室构型与QT离散度的关系 |
|
杨汝任
高血压病左室克服后负荷重塑,其构型分为四类:正常左室构型、向心性重构、向心性肥厚及离心性肥厚[1],而在左室重塑过程中也许会影响心室复极离散度,分析163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构型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探讨不同构型与QTd的变化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63例住院及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08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60±14)岁,病程(13±10)年,排除急性、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束支阻滞、房颤、电解质紊乱等,未用Ⅰ、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将163例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组分别为64例、25例、45例和29例。四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QTd测量:标准12导联心电图,记录纸速25~50mm/s,QT间期测量从QRS波起点到T波回到TP基线,除外T波终点不清及T、U界限不明的导联,如U波存在,以T波降支切线与等电位线的交点为终点,每一导联连续测3个心搏,取平均值,最长QT间期和最短QT间期之差为QTd,按Bazett公式计算出校正QT间期(QTc),最大和最小QTc之差为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每份心电图T波清晰的导联≥6个。②左室构型划分:采用SONOS1000型心脏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MHz,在二维胸骨旁长轴切面分别测量同一心动周期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以Devereux公式计算左室重量(LVM)。LVM=1.04[LVDd+IVS+LVPW)3-(LVDd)3]-13.6,左室重量指数(LVMI)=LVM/体表面积(m2),相对壁厚度(RWT)=(IVS+LVPW)/LVDd。将左室构型分为四种类型[2]:正常左室构型(A组):LVMI≤116g/m2(男)或109g/m2(女),RWT≤0.42;向心性重构(B组):LVMI符合上述标准,但RWT>0.42;向心性肥厚(C组):LVMI和RWT均超过上述标准;离心性肥厚(D组):LVMI超过上述标准,但RWT≤0.42。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QTd、QTcd与LVMI间行直线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四组间QTd、QTcd比较 经观察发现A组、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C组、D组的QTd、QTcd明显长于A组、B组,P<0.01,D组又长于C组,P<0.01,见表1。
表1 四组QTd和QTcd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QTd(ms) QTcd(ms) A组 64 37±17 43±20
B组 25 39±16 44±19 C组 45 55±19*△ 61±21*△ D组 29 73±21*△☆ 79±23*△☆ F值 3.21 2.62 P值 <0.05 <0.05
注:*与A组比P<0.01,△与B组比P<0.01,☆与C组比P<0.01 2.2 LVMI与QTd、QTcd的相关性 163例患者LVMI与QTd、QTc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0.54,P值均<0.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说明心肌复极离散度与LVMI的相关性甚强。
3 讨 论
Ganau等[1]对高血压性心脏病进一步行构型分析,认为左室负荷差异是其重塑的主要原因,较日常用的高血压临床分期更全面、合理,有助于指导临床。正常左室构型的心脏,所承受的后负荷及总外周阻力仅轻微增高,心脏结构仍多保持正常状态。向心性重构是早期的室壁增厚,以心肌细胞肥大为主,间质纤维增生不明显,心功能仍在正常范围[3]。向心性肥厚者心肌细胞肥大、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增生,是典型的高血压性心脏病表现。而离心性肥厚者心脏扩大,且短轴较长轴延伸更明显,X线表现为心影向球形发展。本研究中左室构型的构成与王育林等人的研究资料[2]相比有所差异,是因为本研[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2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腹膜恶性间皮瘤5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