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脑囊虫病临床特点分析 |
|
安淑华 郑华城 王春香
小儿脑囊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症状轻重悬殊,故容易漏诊、误诊,从而延误治疗。现将我院27例脑囊虫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992年12月至1999年4月,根据脑囊虫病诊断标准[1]确诊为脑囊虫病共27例,其中男9例,女18例,男女之比为1∶2;最小年龄4岁,最大年龄16岁。流行病学资料:27例中25例来自河北农村,1例来自河北城镇,另1例来自河南城镇。 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儿间断抽搐者21例(癫痫持续状态1例),精神异常2例,肌张力下降、肢体麻木、呕吐、头痛各1例。 1.3 实验室资料 16例做了血或脑脊液囊虫凝集试验,有12例阳性,其中8例血及脑脊液均阳性;外周血像白细胞增高者4例;脑脊液细胞数及蛋白轻度增高者4例;8例脑电图检查,5例有异常,其中1例可见典型的癫痫波;27例脑CT或MRI检查,圆形或囊性低密度影17例,囊虫钙化影3例,小脓肿7例。 1.4 治疗 所有患儿均给予抗囊虫治疗及对症治疗,抗囊虫治疗为吡喹酮,30mg/(kg.d)口服,每日2~3次,每疗程10天,间隔1个月,可重复第二疗程,或第三疗程。
2 结 果
治疗后27例患儿中临床症状消失者20例,症状改善者2例,无明显改善者5例。 影像学方面变化:本组患儿中完全依从治疗,且治疗前头颅CT显示囊性低密度影者的患儿,治疗后6个月复查头颅CT,有13例病灶完全吸收。
3 讨 论
本组27例患儿中有25例来自农村,说明目前农村卫生条件依然较差,生熟食物共用一案板现象较普遍。 小儿脑囊虫病一般发病缓慢,轻重不一,这是依囊虫数量、所在部位及生物学状态不同而异[2]。轻者只有轻度头痛或单个肢体偶然的小抽动,如本组1例10岁患儿,以头痛在当地医院就诊,被认为是读书时间长,眼睛疲劳所致;另一肢体偶然抽动的3岁女孩,被误诊为“低钙抽搐”而予补钙治疗。而重者可为癫痫大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同时脑电图亦显示癫痫波,这样的患儿往往按癫痫治疗,给患儿精神、肉体带来极大痛苦。本组患儿症状可达十几种,如抽搐、意识改变、精神症状、肌力下降、肢体麻木、发热、头痛、呕吐,如果加上病理征阳性、外周血像白细胞高、脑脊液细胞数和蛋白增高等极易与脑膜炎、脑炎等病混淆。在小儿脑囊虫病中也正是以脑膜脑炎型多见,所以要综合分析,做出诊断。 另外,小儿脑囊虫病的治疗较成人有难度,其一是患儿年龄小自我症状不能正确表述,病史需由家长代述,给诊断造成困难;其二是患儿不能认识疾病的危害性,治疗的依从性很差,不能坚持服药或不能规律服药,坚持疗程,从而影响治疗及疗效的评价,加之有些家长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尤其是那些症状轻者更是如此,因此,提高家长及患儿对本病的认识,以确保治疗的顺利也很重要。■
作者单位:安淑华(050031 石家庄 河北省儿童医院儿内科) 郑华城(050031 石家庄 河北省儿童医院儿内科) 王春香(050031 石家庄 河北省儿童医院儿内科)
参 考 文 献
[1]马云祥,薛晓玲,于庆林.关于脑囊虫病诊断、临床分型与疗效判断的建议.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9,7:134 [2]万国兰,方桂远,吴丽.实用小儿神经病学.第1版,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180
上一个医学论文: 非疟流行区49例疟疾患者临床特征与趋势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Savary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