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黄粉 凝血酶加硫糖铝混悬液治疗脑胃综合征48例 |
|
唐广宁 陈德昌 王永进
脑胃综合征是脑出血常见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预示病情危重,预后不良,除了治疗原发病外,局部胃粘膜保护、止血和防止胃肠功能衰竭也是其中治疗的重要方面,我们采用大黄粉、凝血酶和硫糖铝混悬液联合给药方式,在临床上取得了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住院期间经头颅CT确诊为急性脑出血的患者并符合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1]。既往无胃肠疾病史,起病后3天内经胃管抽吸液呈血性或咖啡色或发生呕血、黑便、大便潜血阳性者,确诊后均经常规脑出血治疗。A组48例,年龄48~65岁,平均年龄57.6岁;入院时嗜睡20例,浅至中昏迷18例,深昏迷10例。B组30例,年龄49~62岁,平均年龄54.8岁;入院时嗜睡16例,浅至中昏迷12例,深昏迷2例。C组26例,年龄50~67岁,平均年龄60.2岁;嗜睡11例,浅至中昏迷13例,深昏迷2例。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出血,首发以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为主,除外个别引发失血性休克者。 1.2 治疗方法 A组:生大黄粉3~8g+凝血酶400U+硫糖铝混悬液10ml,每4~6小时1次。B组:氢氧化铝凝胶10ml+甲氰咪胍400mg+止血敏2g或安络血2ml,每4~6小时1次。C组:凝血酶400U+硫糖铝混悬液10ml,每4~6小时1次,均经胃管注入,其他常规治疗基本一致。 1.3 疗效标准 以用药3天开始判断疗效:显效:经胃管抽吸液变清或无呕血,胃液、大便潜血试验(-)。有效:经胃管抽吸无血样或咖啡样液胃液,大便潜血试验(+),颜色变浅。无效:经胃管抽吸液呈血性或咖啡样,大便潜血试验(),且颜色变深或仍呕血。 1.4 统计学处理 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多组间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 果
3种方法治疗胃脑综合征疗效经统计学检验,3组间差异显著,在单纯止血功效上,A、C组优于B组,见表1。
表1 3种方法治疗脑胃综合征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A组 48 25 15 8 83.3 B组 30 7 6 17 43.3 C组 26 16 5 5 80.7
注:秩和检验,H=12.53,P<0.01;A与B比P<0.05,A与C比P>0.05,B与C比P<0.05 3 讨 论
脑出血后由于直接或间接因素造成丘脑下部受损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儿茶酚胺类皮质醇激素的大量分泌致胃肠粘膜急性缺血缺氧,引发粘膜点状弥漫性出血,出血部位多发生在上消化道,亦可累及全消化道,患者出现呕血、黑便,若不及时控制出血,纠正胃肠粘膜缺血缺氧状态,胃肠粘膜会发生片状坏死,形成胃肠功能衰竭,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传统观念认为,脑胃综合征是由于胃内抗氢离子逆流屏障破坏,治疗上比较强调抑酸或制酸,新近临床研究表明[2],应用H2受体阻滞剂可使pH值升高,在胃肠粘膜灌注不足情况下,有利于细菌在胃内繁殖,引起细菌移位和毒素吸收入血,导致全身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另外,H2受体阻滞剂在抑酸分泌同时可减少肝脏血流,不利于肝脏代谢,在新的止血合剂中没有采用H2受体阻滞剂。大黄能促进胃肠蠕动,保护胃肠粘膜,改善其血流灌注,促进胃肠粘膜细胞消化分泌吸收功能的恢复,提高对胃肠营养的耐受性[3]。虽然本文没有涉及这方面的研究,但在临床实践中大黄组在促进肠蠕动、通便排泄,对饮食的耐受性方面均优于其他组,由于大黄止血、活血的双重功效,单纯止血效果并不比凝血酶强。凝血酶通过直接促进纤维蛋白形成,增强了局部出血部位的凝血而不影响整个机体的凝血机制。硫糖铝混悬液在酸性环境中与胃内渗出的蛋白质结合成凝胶,并覆盖在胃粘膜表面阻止氢离子弥散,但过于强调抑酸将影响其疗效。三者联合应用可促进粘膜修复,即可止血又可排除肠道内积血及毒素,防止肠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为随后实施肠内营养打下基础,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单位:唐广宁(832000,新疆石河子市急救中心) 陈德昌(200003,上海长征医院急救科) 王永进(200003,上海长征医院急救科)
参 考 文 献
[1]王新德执笔.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21:60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胸腔内灌注顺铂和尿激酶治疗恶性胸水疗效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匹维溴铵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短期疗效观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