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氧化酶与胃肠粘膜保护 |
|
张友才 贺降福 邓长生
1990年,Masferrer[1]等首次提出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环氧化酶(COX),此后这种新的COX同功酶被克隆,称之为前列腺素H2(PGH2)合成酶2或COX-2。此酶在非增殖细胞中仅有少量或基本没有,在有刺激细胞增殖的条件和炎性细胞因子时,其表达能大量增加,而糖皮质激素能使之减少。Dewitt[2]等报道COX-1、COX-2有75%同源性,COX-1表达在血小板、内皮细胞、胃、肾、平滑肌和大多数组织,COX-2表达在前列腺、脑、活化的单核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和炎症期滑膜细胞和正在排卵的滤泡。可能在绝大多数被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激素等刺激的组织表达。COX-1是“看家基因”,产生的前列腺素(PG)调节正常肾脏、胃肠功能及血管内环境稳定;COX-2是“炎症反应基因”,炎症时产生PG,控制有丝分裂,参与细胞生长,并在调节排卵时起信号传递作用。本文就COX在胃肠粘膜中及对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1 COX与胃粘膜
从所周知,非甾体抗炎药(NSAID)能引起胃粘膜损害,其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清楚。Wallace[3]等研究认为,PG具有调节或影响胃粘膜的粘液和碳酸氢盐的分泌,增加胃粘膜血流,增加DNA复制而促进胃上皮细胞更新、修复和调节粘膜免疫细胞功能等作用。NSAID抑制COX活性,阻碍胃粘膜中PG合成,致胃粘膜损害。近期研究表明[2,4],COX有两种同分异构型,COX-1存在多数组织中,产生保护性PG,有助于保持胃粘膜的完整性。COX-2是可诱导的,产生致炎性PG,与疼痛、炎症有关。NSAID主要通过抑制COX-2而起止痛、消炎作用;抑制COX-1可使胃粘膜PG降低,致胃粘膜损害。Shah[5]等通过健康动物和人试验,证实了选择性抑制COX-2,具有抗炎效应,同时很少引起胃肠粘膜损害。Ukawa[6]等研究小鼠在低温应激时胃粘膜损害程度发现,先皮下注射吲哚美辛、阿司匹林(COX-1优势抑制药),小鼠的胃粘膜损害分数显著增加,而先给予NS-398(cox-2优势抑制药),胃粘膜损害分数无显著变化。测每克粘膜组织在正常和溃疡时PGE2浓度,发现吲哚美辛、阿司匹林通过抑制COX-1,使正常粘膜和溃疡粘膜中PGE2显著下降,导致粘膜损害或使原损害加重。NS-398对COX-1作用不明显,不影响正常粘膜中PGE2,对正常粘膜无损害作用。但在研究热应激溃疡愈合过程时发现:吲哚美辛、阿司匹林、NS-398均可使溃疡愈合延迟,认为抑制COX-2使溃疡时粘膜组织PGE2下降,使溃疡愈合延迟,COX-2诱导产生的PGE2在促胃粘膜愈合早期至关重要,而愈合后期则与COX-1、COX-2产生的PGE2均有关。Shigeta[7]等报道。在溃疡3天后,用NS-398可抑制PGE2合成,延缓溃疡愈合,Maricic[8]等用药致胃粘膜局部缺血引起胃粘膜损害后,其粘膜中可检出COX-2mRNA,应用选择性抑制COX-2药治疗,原损害加重。Wallace[9]等用角叉菜胶诱导小鼠爪炎症,检查COX-1、COX-2活性和炎症处PGE含量,发现抑制COX-1活性与减轻炎症水肿程度之间有显著相关性;抑制炎症处PGE合成与抑制COX-1活性之间也显著相关,与抑制COX-2活性之间无显著相关。吲哚美辛抑制炎症处PGE合成,也显著抑制胃粘膜中PGE合成,NS-398也如此。口服两类药有抗炎作用所需最低剂量时,均可导致以出血、糜烂为主要表现的胃粘膜损害,认为COX-1合成的PGE也参与炎症形成过程,抑制COX-1活性可减轻炎症反应,而NS-398抗炎时则可引起受损胃粘膜损害加重。Wallace[9]等通过研究COX-2基因缺乏鼠和野生鼠,注射角叉菜胶后,两类鼠炎症反应程度相同,1周后,COX-2基因缺乏鼠胃粘膜炎症加重,而野生型鼠已恢复正常,认为COX-2有利于减轻炎症。
2 COX与炎症性肠病时结肠粘膜
COX在炎症性肠病(IBD)的中作用目前无统一意见。Singer[10]等通过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发现,COX-1等量存在于正常人、IBD患者结肠、回肠粘膜隐窝下半部分上皮细胞中(上皮细胞增殖区);COX-2仅见于IBD患者炎症部位表面的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处于分化状态)、浸入的单核炎性细胞和回肠绒毛上皮细胞,以上皮细胞中为主,与健康人对照,IBD患者粘膜中COX-2mRNA明显升高,认为COX-2特异性升高可能是结肠粘膜中PGE升高的原因。PGE升高促进上皮细胞分泌氯化物,引起腹泻,PGE具有血管扩张作用,可能与IBD患者[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屈伸肌的功能变化 下一个医学论文: 哮喘 2受体多态性研究进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