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屈伸肌的功能变化 |
|
ing of extensorsis is emphasized. Author′s address Dept. of Rehabilitation, Huashan Hospital, Shanghai Medical University,200040 Key words 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Isokinetic testing;Muscular function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下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由此而引起腰屈伸肌肌肉功能的失调已为人所知,但对肌肉功能改变的定量测定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国外相关的测定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1~5〕。传统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多采用牵引、手法及药物治疗等方法,并主张卧床休息及腰带保护,而对患者腰屈伸肌肌肉功能的改变及康复训练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已有研究表明,等速测力系统对躯干肌力的测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6〕。本研究运用Cybex-6000型测力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屈伸肌肌力及相关肌肉功能进行测试,并与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腰屈伸肌肌力等肌肉功能的影响,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肌肉功能的康复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测试对象 分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患者组24例,随机来自本院门诊。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41.73±11.32岁(21~57岁),平均体重64.09±7.56kg(57~72kg),平均病程12.23±1.87个月(3~16个月)。24例均有腰及下肢疼痛或麻木,其中双下肢2例,间歇性跛行6例。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阳性及坐骨神经通路固定压痛23例;24例均有下肢感觉障碍;踝反射减弱或消失11例。CT或MRI示腰椎间盘突出15例,膨隆9例,其中椎间盘突出或膨隆发生在L4~L5之间15例,L5~S1之间6例,同时发生在L4~L5与L5~S1之间3例。根据下腰及下肢疼痛程度分为轻度(感觉疼痛,不明显)、中度(明显感觉疼痛但可以忍受)、重度(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其中轻度疼痛者5例,中度疼痛者19例。 正常对照组24例,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42.31±12.47岁(22~56岁),平均体重63.87±12.03kg(55~74kg)。均无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脊柱手术史且无下腰痛病史。 1.2 测试方法 运用Cybex-6000型等速肌力测试系统(美国Lumex公司)对正常组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腰屈伸肌肌力等肌肉功能指标的测试。测试前进行仪器标定。①准备活动:受试者测试前作10min热身活动,尽量拉伸躯干屈伸肌;②固定:受试者取直立位, 膝微屈,站于上下可调底板上,窝处和膝前髌骨上下各置一软垫固定膝关节,于L5~S1水平用尼龙带固定躯干,于肩胛骨下角上1/3水平固定肩带; ③关节对线:动力头的轴心位于L5~S1椎体之间,测试开始位为解剖0°位,活动范围设定在屈曲60°和背伸15°之间; ④测试速度:测试速度为慢速(30°/s)及中速(90°/s),慢速共屈伸腰部5次,中速共屈伸20次,每组测试间隔时间30s。每组速度正式测试前让受试者先进行3次亚极量准备活动。测试过程中要求病人在整个活动范围内作最大努力的腰屈伸运动。测试数据由测力系统的计算机自动记录和计算。 1.3 测试指标 峰力矩(PT)、力矩加速能(TAE)、最大单次作功量(TW)、平均功率(AP)、屈肌/伸肌峰力矩比值(F/E)。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受试者腰屈伸肌力等肌肉功能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见表1~3。
表1 腰屈伸肌PT和TAE的比较(±s)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冠心病患者PTCA或支架术后的康复运动训练 下一个医学论文: 环氧化酶与胃肠粘膜保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