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的临床研究 |
|
smn; 16.72 00∶00~07∶00 126.76± 19.90 135.13± 18.34 SDANN(ms) 119.53± 14.85 123.79± 17.31 SD(ms) 44.16± 6.57① 53.76± 8.02 PNN50(%) 83.91± 21.67② 33.20± 11.93 rMSSD(ms) 22.88± 7.12① 28.71± 6.23 HRVI 37.89± 10.61 39.72± 11.87 直方图底边宽度(ms) 708.02±136.71 744.02±119.63 10%WP(ms) 533.39±117.87 537.39±112.61 50%WP(ms) 330.16± 78.62 313.74± 81.72
注:两组均为38例。 ①与对照组相比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P<0.01 2.2 两组的频域指标比较 见表2。由于VLF主要受血管舒缩张力、皮温调节或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而LF主要代表交感神经活性,明显受压力感受器振动周期的影响;HF主要由迷走神经介导,代表呼吸变异。故本文采用LF、HF间的PSD值直接比较,并以此两值作为LF/HF的比率。从表2可以看出:①高血压病组各个时段的R-R均值都低于对照组,但以11∶30和0∶30两个时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血压病组患者白天清醒时的LF值低于对照组(10∶30、11∶30、12∶30三个时段分别P<0.01、<0.05、<0.05);夜间睡眠时增加,但1∶30时段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高血压病组各时段的HF值,除11∶30时段高于对照组外,其余均低于对照组;夜间的HF值有所升高,但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分别<0.05、<0.01、<0.01)。④LF/HF比率高血压病组在12∶30、0∶30、1∶30、2∶30 4个时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主要由HF升幅较低和LF值升幅较大所引起。 2.3 两组的散点图分型 见表3。正常人的散点图多呈慧星状〔3〕,反映R-R间期的大范围变化,在双轴上大致为400~1100ms,并随R-R间期的延长、离散度增大,散点聚集形成头小尾大的慧星状。当心率变异性降低时,则散点聚集成鱼雷状、短棒状或复杂型。两组的慧星状和非慧星状数经卡方检验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表3 两组散点图分型比较
组 别 例数 慧星状 鱼雷状 短棒状 复杂型 高血压组 38 9 6 12 11 对照组 38 19 5 6 9
表2 两组频域分析各项指标比较(±s)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肌型肌酸激酶亚型的临床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