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的临床研究 |
|
庄作民1 蔡 巍1 朱英琪1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可引起多脏器和血管损害的疾病。多脏器和血管损害在长期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尤为显著,但相关的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改变报道较少〔1〕。Guzzetti等报道,高血压病患者的HRV中低频(low frequency,LF)成份较大,而高频(high frequency,HF)成份较少,LF/HF比率值高于正常对照组;还证实由被动斜位引起的LF/HF的相关变化,高血压组低于对照组,且这些变化与高血压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我们对3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HRV资料进行了年龄、性别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所有研究对象均为≥65岁的住院体检老人。根据年龄、性别1∶1配对。 1.1.1 高血压病组:均为慢性、无严重并发症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符合WHO(1978)诊断标准。除外合并陈旧性心肌梗塞、瓣膜性心脏病、充血性心衰、严重心律失常、肾衰、肺部疾病引起运动困难、心室收缩功能降低(左室射血分数<0.45)等可能影响HRV测定者。男31例,女7例,共38例;年龄65~87岁,平均71.37岁;高血压病史2~27年,平均12.7年。大多正规用药,目前用药为钙离子拮抗剂和/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本组的体表指数平均为23.96±6.17。吸烟(>10支/天)16例,饮酒(>100g/d)14例。疾病谱如下:冠心病24例、糖尿病6例、阵发房颤4例、高血脂17例。 1.1.2 对照组:与高血压病组各例年龄、性别配对,并同时符合以下条件:①无高血压史,实测血压在正常范围;②除外条件同高血压组。男女例数及平均年龄同上。本组的体表指数为24.06±7.01。吸烟22例,饮酒17例。疾病谱如下:冠心病25例、糖尿病4例、阵发性房颤4例、高血脂19例。 1.2 实验方法 采用美国Delmar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对每例进行24h心电动态监测,在分析心电图的同时应用Delmar配置的软件分析HRV。每例分析的心率数需占总心率的95%以上。计算出24h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及平均心率。 时域分析的指标包括:①7∶30~21∶30,0∶00~7∶00两个时间段的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②24h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③24h内连续5min节段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④两个相邻R-R间期差>50ms的心跳数占正常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⑤差值平方根均值(rMSSD);⑥心率变异指数(HRVI);⑦几何图形的直方图三角形底边宽度(TV),10%功率谱值(10%WP)、50%功率谱值(50%WP);⑧散点标绘面定型分析:分为慧星状、鱼雷状、短棒状、复杂型4类。 频域分析的指标包括:①10∶30、11∶30、12∶30、0∶30、1∶30、2∶30 6个时段半小时内的R-R均值;②以上述6个时段作为代表性时点,每次分析时间为5min,用快速傅里叶转换,将心电信号的频域分为极低频(0.017~0.05Hz)、低频(0.05~0.15Hz)、高频(0.15~0.50Hz)3个主要频带。对各频带的功率密度进行积分,得出相应的功率成份,有VLF、LF、HF、LF/HF4个主要指标。 1.3 统计方法 两组及不同组间的各项配对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散点图的慧星和非慧星状的组间构成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时域指标比较 老年高血压组PNN50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动周期的逐搏变异较大;SD和rMSSD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HRV中快速成份减少,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变小。见表1。
表1 两组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指数及时域指标比较
(±s)
指 标 老年高血压组 老年对照组 体 表 指 数 23.96± 9.12 24.06± 8.87 平均心率(次/分) 70.20± 8.04 67.12± 7.56 SDNN(ms) 07∶30~21∶30 96.54± 18.21 104.27&plu[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肌型肌酸激酶亚型的临床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