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分析 |
|
邓洁焰1 李 霄2 周玉杰2 张廷满3 柯元南2 季 勇4 刘 兵5
80年代以来,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临床治疗最显著的进展之一是静脉溶栓治疗。溶栓药物较多,我国常用尿激酶(UR)、链激酶(SK)和重组链激酶(r-SK)。现将铁道部第四工程局三处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山东省沂水县人民医院1986年7月至1997年7月AMI静脉溶栓治疗病例151例做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上述三种药物静脉溶栓治疗A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入选条件:①持续胸痛时间≥30min,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②心电图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0.1mV,在胸前导联>0.2mV。③发病≤6小时。若患者来院时已是发病后6~12小时,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伴有或不伴有严重胸痛者仍可入选。④无溶栓禁忌证。⑤年龄≤70岁。⑥家属同意溶栓治疗。 1.1.2 临床资料:本文收集1986年7月至1997年7月UK、SK与r-SK静脉溶栓治疗AMI 151例,3组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UK、SK、r-SK静脉溶栓治疗AMI临床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性别(例) 年龄(岁) 溶栓距发病时间(h) 梗塞部位(例) 男 女 前壁 下壁 UK 65 50 15 55.5±10.3 4.2±2.1 40 25 SK 46 39 7 55.6±9.8 4.4±2.4 29 17 r-SK 40 34 6 55.9±11.0 4.7±2.8 28 12
注:表中前壁合并下壁心梗者并入前壁,下壁合并后壁者并入下壁 1.2 治疗方法 静脉滴注UK100万U~150万U/30min(南京大学制药厂)、SK 150万U/60min(德国赫斯特公司)、r-SK 150万U/60min(上海医科大学研制)。后二者滴注前静推地塞米松5mg,所有患者溶栓前嚼服阿斯匹林300mg,3天后改为80mg/d长期口服。溶栓开始后12小时测出、凝血时间,恢复至正常参考值的1.5~2倍以下时,皮下注射肝素7500u,12小时1次,共5~7天。 1.3 观察指标 冠状动脉再通率、副作用、5周内并发症、5周病死率。 冠状动脉再通标准:①心电图抬高的ST段在输注溶栓剂开始后2小时内,在抬高最显著的导联ST段迅速回降≥50%。②血清CK-MB或CK峰值提前在发病14小时或16小时以内。③胸痛溶栓开始2小时基本消失。④溶栓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具备上述4项中2项即可判断为再通,但第③与第④项组合不能判断为再通。
2 结果 见表2~4。
表2 UK、SK、r-SK溶栓血管再通率的比较
溶栓药物 例数 溶栓距发病时间(h) 总再通率(%) <6 6~12 UK 65 58.8% 50% 56.9 SK 46 78% 42.8% 67.4 r-SK 40 67.7% 44.4% 62.5
表3 三种溶栓药物的副作用发生率比较(%)
溶栓药物 例 出血 低血压 过敏反应 5周病死率 UK 65 10.8 4.6 1.5 10.7 SK 46 17.4 30.4 19.6 8.7 r-SK 40 25 12.5 12.5 10.0 P >0.05 <0.05 <0.05 >0.05
三种药物引起的出血多为轻度出血,未行特殊处理。其中血尿UK组2例,SK组2例,r-SK组3例;呕吐咖啡样物UK组1例,SK组2例,r-SK组2例;皮下瘀点瘀斑UK组3例,SK组2例;牙龈出血SK组2例,r-SK组2例;脑出血UK与r-SK组各1例。过敏反应、低血 表4 三种药物溶栓后住院期(5W)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溶栓药物 例数 急性左心衰 心源性休克 梗塞后心绞痛 心律失常 梗塞延展 心脏破裂 室壁瘤 心包炎 UK 65 13.[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CPM促进髋关节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的临床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