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康复的影响 |
|
0.05 1.28±0.15 1.10±0.24 <0.001
表3 治疗组治疗前后SCL-90因子分评定比较(±s)
项目 中国常模 治疗组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躯体化 1.37±0.48 1.94±0.59① 1.51±0.35 <0.001 强迫 1.62±0.58 1.80±0.58② 1.74±0.45 >0.05 人际敏感 1.65±0.61 2.03±0.12① 1.78±0.11 <0.001 焦虑 1.50±0.59 1.99±0.19① 1.64±0.15 <0.001 抑郁 1.39±0.43 2.47±0.34① 1.56±0.09 <0.001 敌意 1.46±0.55 1.61±0.21② 1.56±0.18 >0.05 恐怖 1.23±0.41 1.54±0.09① 1.42±0.24 <0.001 偏执 1.43±0.57 1.85±0.62① 1.52±0.17 <0.001 精神病性 1.29±0.42 1.47±0.26① 1.45±0.12 >0.05 总分 129.96±38.76 170.85±81.33① 143.68±19.35 <0.05
注:①为慢性乙肝组与中国常模比较P<0.001;②为P<0.05 期不愈的慢性过程给病人的工作、生活、社会活动、经济带来了诸多的困难。疾病及心理社会因素导致抑郁或焦虑等情感障碍的产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对病人进行躯体疾病治疗的同时,还给予心理治疗,调整了病人的心理状态,使病人正确认识乙肝,主动配合治疗,从而对慢性乙肝病人的康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研究表明心理治疗对慢性乙肝具有明确的治疗效果。 临床与实践研究证明:情绪的变化会伴随一系列生理、生化的改变,特别是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4〕。慢性乙肝病人存在着免疫紊乱,其体内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表现为CD8细胞百分比增高,CD4/CD8下降〔5〕,推测这种改变除了HBV感染外,病人的不良心理因素可能促进或加重了这一变化,使过度活化的CD8细胞对肝细胞产生损害作用,最终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进一步下降,机体不能有效地清除病毒,病情反复恶化,预后不良。本文两组病人治疗前T细胞功能异常程度无差异,治疗组治疗后CD8下降,CD4/CD8比值上升,肝功能迅速改善,支持漆红等〔6〕劣性情感导致免疫功能紊乱,良性心理可改善免疫的观点。心理治疗,通过驱除病人的不良心理因素,调整情绪状态,提高认知能力,使之学会人际关系、工作压力、日常生活的应激事件等处理方法,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与技巧,对于促进慢性乙肝病人的康复及医学模式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4 参考文献 1 蔡太生,谢小明,王丽.慢性乙肝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4(2):111.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冠心病家庭心身康复训练的对照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北京地区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现状和对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