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护理 |
|
孟祥荣1 牛卫东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在治疗上还没有特效方法,我们在临床中采用综合医疗措施对30例COPD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加强护理指导,取得较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为新疆地区离退休干部,均为男性;汉族23例,维吾尔族7例;年龄56~75岁;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病程为6~38年,出现气短3~26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22例,合并肺心病6例;吸烟史5~30年,一般吸烟量较大。 1.2 康复护理方法 COPD患者入院后进行身体普查,测定心、肺功能,制定康复训练和康复护理计划。 1.2.1 心理康复指导,对患者讲清发病机理,康复医疗程度及目的,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和长期坚持决心,并要求戒烟,做到与医生、护士密切合作。 1.2.2 物理疗法:超短波治疗加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超短波治疗区为前胸、后背,每日1次,每次20min,10天为1疗程。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次,10次1疗程,根据病情配制雾化药液。 1.2.3 穴位按摩:根据病人临床症状和肺、脾、肾功能,在体表不同区域选择穴位,确定按摩手法,护士指导患者自己进行,每日3次,每次5min。 1.2.4 气功疗法:由体疗护士指导患者集体作操,在高浓度负离子环境中进行松静功加呼吸功锻炼。要求:全身放松,摒除杂念,入静,缩唇呼气,先呼后吸,呼时经口,吸气经鼻,缩唇缓慢呼出,约10s,呼尽余气,不可用力,闭气5s,然后平缓均匀深吸气5s,屏气5s,再缩嘴呼气,反复循环,每次20min,每日早晚各1次。 1.2.5 腹式呼吸:要求COPD患者改变以胸式呼吸为主的模式,以腹式呼吸为主。先在平静时练习,全身放松,呼吸缓而长,尽量呼气,呼尽残气,必要时两手放于上腹部加压,吸进经鼻尽量吸气,熟练掌握后,在活动时也采用腹式呼吸,养成腹式呼吸习惯。 1.2.6 耐力训练和耐寒训练:耐力以医疗步行为主,根据其心率调整步行的速度。耐寒以冷水洗手脸,按摩鼻、面、颈部等方式,增强机体能力。 康复训练时护士检查患者安静时和康复后的呼吸、脉搏次数。观察气短、气促症状,测定横膈活动度。
2 结果 气短症状分级:Ⅰ级:一般劳动时气短。Ⅱ级:平地步行无气短,速度较快或登楼、上坡气短,同行同龄健康人无气短。Ⅲ级:慢走不及百步有气短。Ⅳ级:日常生活活动气短。Ⅴ级:安静时有气短。 气短症状改变,康复前和康复后按5级气短症状分级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别(P<0.01),见表1。 康复后的呼吸、脉搏较康复前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2。 横膈活动度(采用透视法,用洞尺测量)康复前在深呼吸时的活动范围平均值为1.5~6.5cm,康复后平均值为4.0~11.0cm,活动度明显增大。 康复前每例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每年均发作1~3次,康复后随访7个月,有3人发作。
表1 康复治疗前后气短状况比较
气短症状分级 Ⅰ Ⅱ Ⅲ Ⅳ Ⅴ 康复前 0 14 9 6 1 康复后 16 10 3 1 0
表2 康复治疗前后安静时的呼吸脉搏变化
(±s)
呼吸(次/分) 脉搏(次/分) 康复前 21.50±2.35 82.32±10.11 康复后 17.95±1.32 66.43±4.33 P <0.01 <0.05
3 讨论 物理治疗可以提高机体的反应性,有消炎、脱敏、抑菌作用,在消炎祛痰方面起效快,副作用小等优点。 穴位按摩、冷水洗脸、医疗步行等方法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平衡植物神经,精神舒松,强化内脏功能,长期坚持,可增强体质。 在高浓度负离子环境中进行松静功和腹式呼吸功的锻炼,能起到非常好的疗效。负离子对人体具有防护作用,可改善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功能,尤其对COPD具有治疗作用。指导患者以腹式呼吸为主,养成习惯,以改善肺通气功能。 COPD康复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膝关节功能的测试及评价 下一个医学论文: 选择性颈内动脉灌注罂粟碱治疗脑外伤失语 5例报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