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冲洗疗法的护理 |
|
李艳
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起病急骤,病程较长,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抗感染、关节内注入抗生素、关节切开引流术等,效果均不理想,有时还会增加病人痛苦。我科1994~1997年采用灌注冲洗疗法治疗14例,疗效满意,护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4例,男13例,女1例,年龄8~26岁,平均23岁。因膝关节肿痛伴功能障碍,发热、畏寒等1~3 d,经口服或肌注抗生素效果欠佳而入院。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加青霉素160万U或庆大霉素16万U持续冲洗病灶10~20 d(10 d 3例,11~13 d 6例,14~20 d 5例),平均冲洗13 d,均治愈。随访1~3年,12例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良好,无复发及并发症发生,2例手术后25~30 d出院,因未能坚持有效的功能锻炼,故膝关节功能恢复差,伸膝正常,屈膝功能仅达70~80°。
2 方法
2.1 物品准备 套管穿刺针2套;直径3~5 mm、长40~50 cm硅胶管2根,每根的一端剪侧孔4~6个,经高压消毒灭菌备用。备清创缝合包,2%普鲁卡因,冲洗引流装置,0.9% 氯化钠注射液,青霉素或庆大霉素。 2.2 病人准备 ①常规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及胸透 。②X线摄片作病灶定位检查。③药物敏感试验。 2.3 置管方法 在髌骨内侧或外侧上2~3 cm处选择2个穿刺点,常规皮肤消毒后,以2%普鲁卡因局部麻醉,然后作一0.5 cm小切口,套管针斜面向内下方刺入,并自髌骨下进入关节腔,拔出针芯,经套管各插入硅胶引流管1根(剪孔端置入关节腔内),退出套管针,硅胶管皮肤出口处缝合固定。置关节腔高位管作冲洗管,连接冲洗装置,关节腔内低位管作引流管,连接负压吸引装置或引流装置。 2.4 冲洗方法 ①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和关节腔分泌物细菌培养选择抗生素,一般选择1~2种广谱抗生素大剂量进行冲洗治疗。本组10例选用青霉素,4例选用庆大霉素配置冲洗液。②持续关节腔冲洗,冲洗量及冲洗速度视引流物性质而定。③进行持续吸引,吸力不可过大,以5~6 kPa为宜,以防伤口出血。冲洗液与引出液量应基本相等。④持续冲洗3~5 d后,需再作药敏试验及关节液细菌培养,根据结果调整抗生素。
3 讨论
3.1 持续灌注冲洗是利用流动的冲洗液引流病灶内炎性物质、坏死组织及血肿,减少关节内压力和脓液对关节软骨的溶解、侵蚀和破坏。 3.2 冲洗液中的抗生素可以在病灶局部达到并维持较高的浓度,从而对致病菌进行杀灭,有效地控制感染,为关节的修复提供良好的生理环境。 3.3 使关节腔内保持一定的液体充盈,避免发生关节粘连,使关节功能尽可能得到恢复[1]。
4 冲洗前护理
4.1 病人因患肢疼痛,不能行走而紧张不安,护理人员要做好心理护理,向其说明冲洗治疗的必要性和可靠性,以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促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 4.2 冲洗前按医嘱静脉给予抗生素及补液,控制感染及纠正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 4.3 持续皮牵引,缓解患肢肌肉痉挛,以减轻疼痛。
5 冲洗中护理
5.1 术后平卧,患肢保持屈曲位10~30°,膝后垫一软枕,注意观察患肢血运及感觉情况。 5.2 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变化,每2 h 1次,直到稳定。本组病例冲洗后生命体征逐步趋于正常。 5.3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如引流液颜色为深红色,说明伤口有渗血。本组2例在冲洗当日渗血较多,于静脉补液中加入止血药,暂时改持续负压吸引为直接用无菌瓶收集引流液,伤口渗血在4 h后得到缓解。 5.4 术后1~2 d引流管易被脓液、凝血块、坏死组织等堵塞。每日用8 000~10 000 ml冲洗液快速持续冲洗,速度为80~100 gtt/min。每隔2~3 h放开活塞1 min,使液体直线冲入关节腔,使关节腔膨胀,以免关节囊发生挛缩。在此期间,应有专人守护,以免关节囊过度膨胀,或使冲洗液漏出[2]。持续冲洗3 d后,冲洗液酌情减至4 000~5 000 ml/d,10 d后因肉牙生长、病灶变小,冲洗液可减至2 000~2 500 ml/d。此时可嘱病人做轻微的关节肌肉收缩运动,3/d,每次5~10 min,以预防关节内粘连和强直。 5.5 加强巡视观察[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低能量He 下一个医学论文: 硬脑膜动静脉瘘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