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AG激光治疗太田痣144例的护理 |
|
李梅 张蕾
太田痣是一种波及巩膜和面部的灰蓝色皮肤斑状损害,患者多因影响美容而求治。1998年1月至1999年2月,我院激光中心引进美国康奥公司Q-开关倍频ND:YAG激光治疗机治疗太田痣144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144例中男29例,女115例,年龄≤10岁14例,~20岁48例,~30岁49例,~40岁23例,>40岁10例。病程2~45年;皮损面积2~200 cm2,2例曾进行冷冻治疗后留有瘢痕。 1.2 方法:常规消毒,选用Q-开关倍频ND:YAG激光机,波长为Q 1 064,固定脉宽5 ns,光斑2~6 mm2,使用能量为3.2~11 J/cm2进行治疗。首次剂量不宜过大,一般为5~8 J/cm2,视皮肤恢复情况再进行下一次治疗,治疗间隔时间2~3个月。
2 疗效标准及结果
2.1 疗效标准:Ⅰ级(痊愈)为术后皮损完全消失,肤色正常,无瘢痕、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Ⅱ级(好转)为皮肤颜色明显变浅,无瘢痕、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Ⅲ级(无效)为皮肤颜色无明显改变,无瘢痕、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 2.2 治疗结果:144例患者治疗后,除10例出现短期色素沉着外,未见其他并发症。结果见附表。
附表 治疗次数与疗效关系(例)
治疗次数 治愈 好转 无效 合计 显效率 % 治愈率 % 1 2 3 4 >5 0 0 1 3 4 30 30 9 4 1 45 14 2 1 0 75 44 12 8 5 40.0 68.2 83.3 87.5 100.0 0 0 8.3 37.5 80.0
3 护理 3.1 治疗前护理:①Q-开关倍频ND:YAG激光治疗太田痣是目前较先进的一种高科技技术,首先应对患者及家属讲明其原理、疗效及治疗后注意事项,以解除思想顾虑,取得合作。②清洁皮肤,以显露病区色泽,并摄影留档对照。③检查机器运转情况,备好抢救药品及器械,如氧气、吸引器、心电监护仪等,防止发生意外。④麻醉前用酒精脱去表面皮脂,再用瑞典产5%EMLA表皮麻醉剂外涂患处,并用密封膜覆盖40~120 min,以增强表面麻醉效果。若疼痛敏感者,可在术前10 min注射镇痛剂;因年龄小或某种原因不配合者,给予静脉全麻。 3.2 治疗中护理:①操作时工作人员和患者分别戴上眼镜或眼罩,防止电光性眼炎,定时擦拭手术机镜面上皮屑。②行常规消毒,根据皮损大小或深浅选用不同能量及波长进行治疗。③治疗中给患者介绍机器的先进性、安全可靠性,以稳定情绪,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疑有心脑疾病的患者,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3.3 治疗后护理:①全麻未清醒时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②治疗结束后创面用抗生素软膏外涂并用敷料包扎,第2 d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特别注意眼周及眼内的清洁,预防感染,暴露创面,涂立至欣软膏,2/d,保持治疗区域不沾水,禁止搔抓,直至干燥结痂。③结痂期是护理的关键时期,治疗后被治疗部位的皮肤出现一层暗红色痂,应让其自行脱落,防止挫、压、碰伤,避免外出及太阳直射,保持局部清洁卫生,以防色素沉着及感染。
4 讨论
太田痣传统的治疗方法为表面及皮内干冰压迫法、液氮冷冻法、二氧化碳激光法及皮肤磨削、移植法等,常常留下瘢痕、色素异常等副作用和不良反应[1,2]。Q-开关倍频ND:YAG激光避免了这些不良反应,它的特殊波长和脉冲宽度可达真皮深层,选择性破坏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使之碎裂成极小的微粒状,以便被吞噬细胞吞噬,达到清除目的,故正常组织损伤小[3]。一般治疗3~5次即可达到明显效果。 144例中无1例出现瘢痕、感染及激光造成的伤害。操作时应根据每个病例的肤色及病变部位颜色的深浅度调节机器的各种参数;首次治疗量不宜过大;光斑不能重复,以防损伤过重出现瘢痕。治疗后向患者详细交待结痂期的护理。疗程间隔时间>2个月,过[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烤瓷修复牙体的护理配合 下一个医学论文: 低能量He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