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脉与硅胶管小间隙桥接神经的实验研究 |
|
实际上是一只鼠),每只鼠随机取右腿或左腿的股神经为静脉桥接组,剩下的另一组为硅胶管桥接组。 二、实验方法 氯胺酮腹腔麻醉,去除大腿内侧毛,按无菌手术原则在放大10倍手术显微镜下自大腿近端分离并显露股神经,暴露15mm,每只鼠自股四头肌肌分支以上5mm处做双侧股神经切断,近侧神经断端切除3mm,用11-0显微缝线将两端缝合,留有3mm间隙。将预先取下的大鼠新鲜腔静脉及1.0mm内径硅胶管(长均为1cm),分别桥接于两侧神经外,桥接后的静脉及硅胶管端分别用11-0显微缝线固定于神经外膜上。在距神经远、近断端5mm处及小间隙中央静脉与硅胶管外壁分别用碳素墨水标记,逐层缝合切口,放回笼中饲养。 三、观察方法 1.大体观察大鼠术后伸膝运动恢复的时间,并在放大10倍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显微解剖观察。 2.组织学检查:取下标本,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各组标本均在预先标记的神经近、远端5mm及小间隙中央做横切面,经梯度酒精、丙酮脱水,Epon 812包埋,AO超薄切片机切出1μm厚片,作HE及Gless镀银染色,光镜下进行组织学检查。 3.神经纤维密度计数:光镜下每个横切面分为五个象限,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中,每个象限随机拍摄一张照片,在放大400倍的照片上人工计数神经纤维的数量,求出均数后除以照片所代表的实际组织面积即为神经纤维密度。
结果
一、大体及显微解剖观察 静脉组术后5周明显恢复自主伸膝运动,而硅胶管组仅恢复轻微伸膝运动。静脉组:静脉外壁与周围组织有轻度粘连;神经在静脉室中正常生长,再生神经除在吻合的小间隙部可见缝线外,不能辨认出神经吻合部位;静脉室中神经干与静脉粘连轻,桥接的静脉可完整去除;神经干在小间隙部直径与两端相似,无假性神经瘤形成。硅胶管组:硅管外壁均被一层厚而致密的结缔组织包绕;硅室中硅管与神经之间可见少量无色粘稠液体填充;再生神经通过小间隙部,神经干在小间隙部直径较两端明显细小,约为正常神经干的1/2;神经干无膨大,无假性神经瘤形成。 二、组织学观察 光镜下桥接处结缔组织增生均明显减少,可见增生的雪旺氏细胞,神经纤维排列紊乱,神经束样结构不明显,远端5mm横切面,神经纤维均位于原神经束结构内,分布均匀。静脉组再生轴索数目多;硅胶管组再生轴索数目少,周围间质胶原化明显(图1、2、3)。
图1 近端5mm大鼠股神经正常结构(放大200倍)
图2 静脉组:远端5mm大鼠股神经横切面(放大200倍)再生轴索数目多,整个内部结构较成熟
图3 硅胶管组:远端5mm大鼠股神经横切面 (放大200倍)再生轴索数目少,间质水肿,胶原化明显
三、神经纤维密度计数(近端5mm为7679±448个/mm2)结果见附表。
附表 神经纤维密度计数结果统计表(±s)
n=10 静脉组 硅胶管组 t值 P值 小间隙部 5305±581 3310±335 6.202 <0.001 远端5mm 2123±153 1679±109 3.361 <0.01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老年人与青中年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比较 下一个医学论文: 碘染色诊断食管粘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