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 附205例报告

~50mg/kg,乙托咪酯0.2~0.4mg/kg,芬太尼5~10μg/kg。肌肉松弛药主要用潘库溴铵0.15~0.2mg/kg,部分心率快(>90次/分)病人则改用哌库溴铵0.15~0.2mg/kg。面罩通气,肌松后置入气管内导管,麻醉呼吸机通气,潮气量10~15ml/kg,频率10~12次/分。穿刺颈内静脉测中心静脉压(CVP),并监测血气、电解质、血糖等。麻醉维持:静脉持续点滴芬太尼30~60μg/kg,潘库溴铵0.15~0.2mg/kg或哌库溴铵0.1~0.15mg/kg。间断吸入安氟醚(1.0%~1.5%)辅助。部分病人静脉复合安定、氟哌啶等。
  麻醉后对高血压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均静脉点滴硝酸甘油(1~3μg.kg-1/min)或硝普钠(0.5~2μg.kg-1/min)。术中根据血压、CVP、尿量输入乳酸林格式液和5%葡萄糖(10~15ml.kg-1/h)。本组除1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外,其余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搭桥术。
  体外循环时间平均为132.6±71.4分。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86.3±42.4分。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86例(42.0%),电击复跳119例(58.0%)。体外循环后对年龄大于65岁和心功能Ⅲ级以上的82例病人采用多巴胺(2~8μg.kg-1/min)或肾上腺素(0.05~0.1μg.kg-1/min)辅助,将动脉平均压维持在8.5kPa以上。体外循环后有21例病人心肌收缩无力,血压难维持(动脉平均压小于8.0kPa),进行二次全心转流或左心转流,将动脉平均压稳定在8.0kPa以上,有6例脱机困难者经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停机。本组无麻醉死亡。

讨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麻醉前用药量应偏重,以达到充分镇静。我们除常规肌注吗啡、东莨菪硷外,对紧张病人入手术室前1小时口服速可眠0.1g,对心绞痛频繁发作者,术前胸前贴硝酸甘油膜。监测心电图很重要,冠心病病人病情变化最先反应在心电图上,麻醉中应持续严密监测。本组中8例病人入手术室后主诉胸闷或心前区压榨痛,同时心电图ST段下降或抬高2mV。经立即面罩吸氧、静注安定10mg后有3例好转,另5例又经静脉滴注硝酸甘油10~15分钟后消失,心电图ST段回到基线。
  冠心病病人的矛盾在保持氧供氧耗的平衡上[2]。麻醉诱导应力求平稳,尽量避免心肌氧耗的增加。心动过速和血压急剧升高可以增加心肌氧耗,而低血压则可减少氧供。我们对心功能好的病人选用安定或咪唑安定镇静,然后静注芬太尼,血压高的病人加用氟哌啶。对心功能Ⅲ级以上或EF<50%心功能差的病人则用-OH、乙托咪酯、芬太尼诱导。对心率快的病人选用哌库溴铵,全组病人都平稳度过诱导关。
  麻醉维持:我们采用大剂量芬太尼持续点滴,在切皮、锯胸骨、关胸等强刺激前吸入1.0%~1.5%安氟醚加深麻醉,体外循环中动脉平均压>10kPa时,从人工肺管路加入安定10mg或氟哌啶5mg。
  体外循环后低心排与围手术期心梗、心肌保护不完善、室壁瘤切除后心肌顺应性降低、术前心功能减低等因素有关[3]。在治疗上我们采用多巴胺治疗,体外循环全心或左心辅助,6例对以上措施不理想者则使用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体外循环使机体内分泌应激性增强,普通病人体外循环后血糖都可升高。糖尿病的病人术中输液不应包括葡萄糖[4],我们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病人,术中定时查血糖,根据结果用胰岛素调整,将血糖控制在11.2mmol/L(200mg/dl)以下。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心肌局部缺氧引起冠状动脉扩张的实验研
    腺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颈动脉的实验研究
    低氧对大鼠不同节段肺动脉一氧化氮合酶
    提高静脉动脉化皮瓣成活率的实验研究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多普勒波形的临床分
    237例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手术治
    颅外颈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分析
    腹膜后径路与经腹腔行腹主动脉手术的对
    应用自体静脉做动脉重建时血管内皮细胞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围术期血清肌钙蛋
    腓肠神经腓肠浅动脉逆行皮瓣修复足跟软
    经股静脉放置冠状静脉窦标测导管在射频
    类风湿关节炎心脏损害致肺动脉栓塞一例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