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肿瘤55例临床分析 |
|
死亡者11.6年,死亡率4.7%(n=83/1779)[3]。本组43例目前尚无死亡。近年来文献报道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minimal carcinoma, PMC)[4],指直径不超过1.0cm者。PMC并不罕见,Hay报道占同期甲状腺癌的30%,但PTC很少引起死亡,PMC导致死亡更为罕见。有些学者认为不伴淋巴结转移的PMC无需治疗,甚至算不上是疾病。本组临床及病理检查均未发现肿块在1cm以内者,大概与不易被患者本人发觉而未就诊有关。 甲状腺恶性肿瘤中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MTC)的发生率为5%~8%[5],本组55例甲状腺恶性肿瘤髓样癌2例,(占3.64%),鳞癌2例(3.64%),均为较少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 三、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使用B超,简便易行,是最有效的诊断方法之一,诊断甲状腺的囊、实性质正确率为100%[6]。甲状腺结节的囊、实性质与其恶性肿瘤发生率和治疗有重要关系,本组经B超诊断的29例中实性肿物22例(75.86%)为恶性肿瘤,而囊性和混合性肿物的病例中,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分别为13.79%和10.34%,说明超声诊断为实性结节的恶性率明显高于囊性及混合性。甲状腺实性结节如长期存在,有多发性及钙化倾向,结节缩小者,癌变可能性极小,不需手术治疗,结节逐渐增大者中,最终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者达36.40%。因此甲状腺结节增大,癌变的危险性增加,甲状腺结节长期大小不变者,6.40%发生癌变[7]。由此可见对甲状腺结节患者的随访观察十分重要。 本组55例甲状腺恶性肿瘤病人中,21例术前经同位素检查,12例报告为冷/凉结节,占57.14%,提示同位素检查中报告为冷结节患者应警惕恶性肿瘤的发生,而文献报告[6]甲状腺同位素检查中,冷、凉、温结节对甲状腺恶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中1例甲状腺术前同位素扫描报告热结节,而病理报告却为甲状腺滤泡状腺癌,临床上并无高功能腺瘤表现,应引起重视。 四、甲状腺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而手术的范围和疗效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有关[1]。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为临床常见的高分化型腺癌,尤其是乳头状腺癌,具有恶性程度低,颈淋巴结转移率高和中青年发病率高等特点。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病灶局限于腺叶内,对侧甲状腺检查无异常,行患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是比较合理的术式[5]。本组55例中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共51例(92.72%),做病侧手术切除者28例(54.90%),颈淋巴结清扫者10例(19.61%),其中有6例是二次手术时加颈淋巴结清扫的。10例中1例失访,1例死于它病,其余存活。另为双侧大部切除及病侧加峡部切除者(23.00%),其中1例MTC患者再次手术切除后肿大淋巴结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彻底手术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少人可因此治愈[5],本组2例MTC均采用病侧全切手术。尤应指出鳞状细胞癌疗效甚差,在术后2~4个月迅速死亡[8]。本组2例鳞癌均行手术切除,疗效尚在观察中。 五、鉴于甲状腺癌的发病与性别及年龄有关,因此50岁以下女性如发现甲状腺有肿块者应及早到医院就诊,不可掉以轻心。超声诊断简便易行,普及率高。如肿块为实性,最可靠的诊断仍为组织病理切片。甲状腺癌的恶性程度,不论其病理分型如何,都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局部侵犯程度、肿瘤的分级和有无远外转移有关。一般来讲,肿瘤限于包膜内者、无周围淋巴结转移者预后较好,故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手术治疗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 附205例报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