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尿毒症血透患者昼夜血压节律的分析

赵素梅 彭立人 张海泳

  尿毒症患者多伴有血压异常,大多数合并高血压,少数伴有低血压。另外,血液透析可使各种血管活性物质的水平发生较大变化,更会影响到尿毒症血透患者的血压。我们对30例尿毒症血透患者及28例尿毒症非透析患者予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旨在观察尿毒症血透患者的昼夜血压节律变化,现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1.对象:尿毒症血透组:男17例,女13例,共30例。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7例,糖尿病肾病2例,狼疮性肾炎1例。透析时间为4~78个月,平均为20.5个月,其中伴有高血压者24例,平均年龄51.13±7.8岁。测试者当天停服降压药。
  尿毒症非透析组:男17例,女11例,共28例。平均年龄为48.6±8.5岁,伴高血压者20例,降压药停服5个半衰期给予测试。
  2.方法:ABPM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美国Space Lab产),对全部受试对象的24小时血压进行测量和记录,并自动编辑。ABPM期间,受试对象日常活动不受限制,袖带缚于受试者右臂,在24小时期间,白天(6∶00~22∶00)每30分钟测量1次,夜间(22∶00~6∶00)每1小时测量1次。
  透析方法:采用美国傲大1000型透析机,聚砜膜F6透析器,膜面积1.4m2,碳酸氢盐透析液,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道,全身肝素化抗凝,透析时间为4小时,每周3次,血流量为250~300ml/min。
  统计学分析:测试结果均以±s表示,进行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
  结 果
  1.血透组24小时动态血压及心率见附表。血透组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比为收缩压(SBP)1.39±8.25%,舒张压(DBP)为1.54±7.71%,血压最低谷出现在上午6∶00~12∶00,占37%;12∶00~18:00,占31.5%;18:00~22.00,占26%。平均动脉压(MAP)在24小时、白天及夜间均相等,血压曲线较平坦。

附表 尿毒症血透及非透析患者的动态血压及心率


24小时 白天 夜间 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比(%)
SBP 透析 19.5±3.8 19.6±3.7 19.4±3.9 1.4±8.3*
非透析 19.3±3.1 19.8±2.5 17.1±3.4 5.3±6.9
DBP 透析 11.2±2.1 11.2±2.2 10.9±2.1 1.5±7.2*
非透析 10.8±1.7 11.7±2.0 10.1±2.1 4.8±5.7
MAP 透析 14.0±2.4 14.0±2.4* 14.0±2.4*
非透析 14.2±2.2 15.2±2.1 12.9±1.9
HR 透析 80.8±9.6 81.8±9.9 76.8±11.5
非透析 78.6±8.5 80.1±8.2 75.2±9.3 -

血透组与非血透组相比*P<0.01      

  2.非透析组: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比为SBP 5.3±6.0%,DBP 4.8±5.7%,昼夜节律消失,其幅度较血透组小,但与血透组有明显差别。MAP在白天较血透组高,夜间较血透组低,有显著性差异,67%患者血压最低谷出现在夜间0~4时。
  两组共有3例原发病为糖尿病的患者夜间血压高于白天。
  讨 论
  正常人血压呈昼夜节律变化,即凌晨4时开始上升,8时左右出现高峰,后渐趋平稳,持续16小时,下午5时左右再次出现高峰,于晚8时后下降,0~2时达低谷并持续4小时左右[1]。若夜间血压未下降或下降幅度减低,甚至高于白天血压,则称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一般将夜间血压较白天血压下降百分比<10%定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2]。尿毒症患者由于血容量增加、肾素分泌过多、血管张力的改变、尿毒症毒素的作用、促红素的使用、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3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分析
    不同透析方法对尿毒症贫血的影响
    尿毒症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探讨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溶血性尿毒症
    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
    尿毒症患者红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及其
    尿毒症肺部病变58例临床分析
    透析膜和内毒素对尿毒症患者外周血单个
    对尿毒症毒素的新认识
    狼疮肾炎尿毒症狼疮活动性评价
    尿毒症血透患者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
    探讨尼美舒利治疗儿童脓毒症高热的疗效
    对尿毒症毒素的新认识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