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脑出血再发的研究 |
|
贾陆红 李淑秋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再发临床上不少见,再发出血的致残率及死亡率明显增高。我院1987~1995年11月共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430例,其中再发30例(7.0%),现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24例,女6例,首次脑出血年龄45~75岁,平均57.5岁,本组中20例发生2次脑出血,9例发生3次,1例发生4次。本组29例第一次脑出血在我院就诊,均有明显的高血压病史,并排除脑肿瘤、脑外伤、脑动脉瘤所致等原因。其中23例经头颅CT证实,6例经腰穿证实,另1例外院手术证实,再次出血均经头颅CT证实。第二次出血距首次出血的时间分布:2~10个月10例,1~2年8例,2~6年6例,6年以上6例,平均4.5年。最长间隔14年6个月。第三次出血距第二次出血时间:<2个月2例,9个月~2年6例,5年的1例,平均1.6年,最短的30天。第四次出血距第三次出血间隔8个月。本组共发生60例次脑出血,能调查出的可能诱因:疲劳23例次,情绪激动9例次,大便用力4例次,洗澡时发生2例次,酒后发生3例次,睡眠中发生5例次,谈话时发生2例次,旅途中发生2例次。 2.症状与体征:再发脑出血病人平时血压波动在18~24.5/11~13 kPa,平均22/12.5 kPa,间断降压治疗,而复发脑出血时血压21.5~28.5/13~14 kPa,平均23.5/13.0kPa,最高达30/14 kPa,临床表现见表1。
表1 再次脑出血的症状与体征
清楚 嗜睡 昏迷 头痛 呕吐 抽搐 凝视麻痹 失语 全瘫 不全瘫 病理征(+) 脑膜刺激征(+) 合并消化道出血 合并肺部感染 第一次 21 5 4 18 18 4 3 6 8 15 12 12 2 2 第二次 14 7 9 10 9 6 1 9 10 14 18 8 6 5 第三次 3 6 4 4 2 3 2 4 4 8 5 6 4 第四次 1 1 1 1
3.实验室检查:首次出血中19例白细胞总数高出正常,再出血中8例高出正常。 心电图检查:第一次再发出血ECG改变14例,第三次出血ECG改变2例,第四次出血1例,ECG异常。ECG异常主要是T波改变、S-T段下降、房颤及不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 4.头颅CT:首次出血经头颅CT证实23例中,基底节出血14例,外囊出血3例,丘脑出血2例,脑叶出血3例,脑室出血1例,破入脑室4例,脑室受压5例,病灶周围水肿15例,出血量平均17.3ml。第二次出血中,基底节区出血10例,外囊出血4例,丘脑出血1例,脑叶出血3例,脑干出血1例,小脑出血1例,破入脑室5例,脑室扩大2例,脑室受压8例,病灶周围水肿16例,出血量平均26.5ml。第三次出血9例,基底节区6例,丘脑出血1例,脑叶出血1例,脑室出血1例,破入脑室3例,脑室扩大4例,脑室受压2例,病灶周围水肿4例,平均出血量19.5ml。1例发生4次脑出血,出血部位两次在基底节,1次在外囊,1次在脑叶,出血量分别为10、6.5、3.5及55ml。本组在同一部位出血2次的7例,出血3次的1例,均在基底节区。再次出血发生在对侧8例,CT上见有陈旧性梗塞灶的4例,出血同时合并脑梗塞的3例。 5.治疗与预后:第一次出血除1例外院手术治疗、2例转外院治疗外,余27例均在本院神经内科治疗,预后见表2。 表2 再次脑出血的预后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变化 死亡 例 % 例 % 例 % 例 % 例 % 第一次 16 53.3 14 46.7 0 0 0 0 0 0 第二次 7 23.3 12 40.0 6 20.0 1 3.3 4 13.3 第三次 1 11.1 2 22.2 2 22.2 0 0 4 44.4 第四次 0 0 0 0 1 100 0 0 0 0
讨 论 1.发病率: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再发率尸检资料证实为6%~57%,文献报道为10%,本组病例占同期脑出血的7%,与之相近。发生第三次脑出血的9例,占同期脑出血的2%,占本组病例的30%,高出国内的报道。 2.再出血的部位、临床特征及预后:文献报道,再出血的部位一般不发生在同一部位,而本组发生在同一部位的7例均在基底节区,其中有1例三次出血均[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经鼻蝶窦切除垂体瘤手术入路的探讨 下一个医学论文: 苯那普利治疗微量白蛋白尿的临床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