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生期心肌病46例临床分析 |
|
王树德
围生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是指原无心血管系统疾病史的孕产妇,于妊娠最后3个月或产后6个月内首次发生的、以累及心肌为主的一种心脏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现将1987年以来收治的46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年龄20~38岁,平均27.2岁。农民39例(占84.8%),工人6例,干部1例。初产妇30例(占65.2%),经产妇16例。产前发病6例,产后发病40例,产后3个月内发病37例(占80.4%)。首次发病44例,再次妊娠后复发2例。所有患者均无心血管系统疾病史。 1.2 临床表现 46例均有心悸、呼吸困难、心界扩大、心率增快。咯血9例,水肿37例,收缩期杂音42例,舒张期奔马律28例,肺部口 罗音36例,肝大37例,颈静脉怒张33例,血压升高15例。 1.3 实验室检查 46例中血红蛋白80~100g/L32例(占69.6%),有蛋白尿22例。心电图全部异常(包括ST-T改变88%、室性期前收缩35%、房性期前收缩4%、左心室肥厚30%、低电压12%)。X线检查:心脏扩大100%,其中普大型36例,以左心室扩大为主10例,不同程度的肺淤血42例。心脏超声检查:心脏扩大100%,其中左房增大78.9%,左室增大100%,右房增大39.1%。右室增大52.2%,均见室壁和室间隔搏动呈普遍性减弱。
2 治疗与转归
除绝对卧床休息、低盐、高蛋白饮食外,均采取综合治疗。以强心、利尿和血管扩张剂纠正心衰,其中强心剂的应用因人而异,一般先给西地兰0.2~0.4mg/d,1~3日后改予地高辛0.125~0.25mg,每日1次维持,连用10~20天,平均用药15天。治疗5~7天心率仍>100次/min,心悸症状明显者,加用心得安10~20mg/次,每日3次,或氨酰心安6.25~12.5mg/次,每日3次,症状控制后逐步减量停用。全部用含镁极化液(10%葡萄糖500ml+胰岛素12U+10%氯化钾15ml+25%硫酸镁10ml)静滴,每日1次,疗程1~2周,并给予能量合剂、辅酶Q10、维生素B1和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少数病情危重者给予镇静、吸氧,早期使用激素氟美松10~20mg/d,静滴,连用1~3天。此外,伴有心律失常者按常规处理。本组住院时间20~38天,平均32天,均获治愈,无1例死亡。X线复查心脏基本恢复正常。随访0.5~1年全部正常。
3 讨 论
3.1 临床特点 本组PPCM有以下临床特点:①大部分见于农民;②心力衰竭控制较容易;③心脏扩大容易回缩正常;④再次妊娠时可以复发。 3.2 发病情况 以往认为,本病多发于年长、双胎和经产妇。但本文提示初产妇并非少见(占65.2%),与国内有关报道一致[1,2]。大部分于产后3个月内发病(占80.4%),与文献报道相符[3,4]。 3.3 病因 PPCM的病因迄今未定,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营养缺乏、妊高征、内分泌紊乱、遗传等因素有关。妊娠与分娩是病毒感染的易发或激发因素。本组有上呼吸道感染史27例(58.7%)。本病属于原发性心肌病的范围。Melvin等[5]认为,病毒感染与扩张型心肌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业已证明柯萨奇病毒B或其他病毒感染可导致持久的心肌损害。诸骏仁[6]则认为,PPCM与柯萨奇B族病毒性心肌炎有关。近年研究表明,PPCM中心肌炎的发生率为8%~78%[3]。妊娠本身即为免疫过程,既有自身免疫,也有母亲对胎儿抗原的免疫反应。资料表明,有PPCM病史者若再次妊娠则极易复发(本组有2例)。有报道当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于既往健康的妊娠妇女时,于妊娠后34周母体血中可发现抗心肌抗体,故认为与免疫有关[3]。本组有12例产前患妊高征(26.1%)。与文献报道一致[7]。农民39例(84.8%)。她们产后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劳动强度大,生活水平较城镇居民低,且69.6%的患者有贫血,显然与营养物质的相对缺乏有关[3,7,8]。我们认为,由于妊娠后期血容量增加和产褥期子宫缩小,大量血液由血窦进入循环,宫体压迫作用解除,盆腔及下肢静脉回流骤增,加之产后催乳素的分泌,具有潴钠作用,均使容量负荷增加,致使长时间超负荷运转的心脏功能处于邻近衰竭的边缘状态,此时任何不良因素的介入,很可能诱发本病。所以,近年有人提出循环系统容量负荷过重是引起(本病)心力衰竭的主要因素[9]。 综上所述,PPCM是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与妊娠和分[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2型糖尿病肾病36例临床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50例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