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现为癫痫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7例 |
|
任香兰 季维 张晔 杨守一
我院近10年来,诊治的特发性癫痫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IHP,简称甲旁减)5例。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简称假性甲旁减)2例,均以癫痫为主要临床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12~28岁,IHP5例,假性甲旁减2例,从发病到确诊8个月至2.5年。 1.2 临床表现 6例患者表现为全身发作,强直-阵挛发作,1例为失神发作;4例每年发作3~5次,2例每月发作2~3次,1例每日发作2~3次,智能减退2例,主要表现为理解能力减退,精神障碍2例,小脑症状1例,锥体外系症状1例;Chvostek4例,Trouseau3例;伴指尖麻木3例,伴双手时有抽动4例,7例患者身材发育均无先天畸形,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 1.3 实验室检查 ①头颅CT:7例患者均示对称性基底节钙化,其中3例伴有广泛性额叶、顶叶、颞叶钙化,1例伴小脑齿状核钙化;②脑电图:4例广泛中度异常,3例广泛重度异常,表现为散在或发作性尖波、棘波、尖慢综合波或棘慢综合波的异常放电;③全部病例均作血清钙1.10~1.89mmol/L,血清磷2.78~6.02mmol/L,24小时尿磷5.8~6.27mmol/L,肾小管对磷重吸收率(TRP)96%~98.4%,磷廓清率0.82~0.9ml/min,放射免疫法测定血甲状旁腺激素2例(标本送至华西医科大学测定)19.83~24.78ng/L,5例测不出来(正常参考值为0~27ng/L);④X线检查所有患者肋骨、锁骨、腰椎及指趾骨未见骨密度改变;⑤心电图:7例患者均有Q-T间期延长。 1.4 治疗与转归 补充钙剂后,抽搐未再发作,脑电图明显好转。
2 典型病例
例1,男,14岁。因反复发作性意识障碍,全身强直-阵挛发作1.5年,曾多次在神经科门诊按癫痫治疗。口服苯妥英钠100mg,每日3次,发作次数逐渐增加,双手时有抽动,作头颅CT检查示双侧苍白球钙化灶,疑为甲旁减转入内分泌科。查体:身材发育无先天畸形。Chvostek(+)。实验检查:多次血清钙降低,血清磷增高。24小时尿钙、尿磷减少,TRP97.3%,磷廓清率为0.89ml/min,2次iPTH结果分别为19.78ng/L和24.32ng/L,心电图Q-T间期延长。脑电图:中度广泛异常,诊断为假性甲旁减,坚持补充钙剂后,未再发作癫痫,脑电图改善。 例2,男,21岁。因反复发作性癫痫大发作及肢端麻木8个月,并以“颅内占位性病变”住神经外科治疗。给予苯妥英钠,脱水剂治疗后,癫痫发作控制,但肢端麻木仍存在,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脑电图:散在阵发性棘波,脑CT检查示双侧苍白球及双侧额顶区多处钙化灶,进一步查血清钙低,血清磷高,24小时尿钙,尿磷均低,TRP98%,磷廓清率0.89ml/min,2次iPTH均未测出。故诊断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转入内分泌科治疗,给予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后未见癫痫发作,肢端麻木消失。脑电图:阵发性棘波消失。
3 讨 论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是由于PTH分泌不足从而导致血清钙下降,血清磷升高,神经、肌肉系统应激性增高[1],当游离钙血清浓度低于0.6mmol/L,就会引起手足搐搦或癫痫发作,精神症状等。高血磷携带钙离子向骨及软组织、脑、血管壁皮下组织沉积,颅内钙质沉着与神经精神症状及癫痫有一定关系。本病非常容易误诊,且因早期以癫痫为主要表现的IHP更容易误诊。本组7例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脑CT特征性改变符合IHP的诊断标准[2]。 本组2例甲状旁腺激素正常或反而增高,也伴有低血钙、高血磷的表现,属于假性甲旁减(PTH)。 本病误诊率极高,有的误诊达20余年才明确诊断[3]。本组误诊时间8个月至2.5年,一方面神经专科医师对内分泌疾病认识不足,由于本病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临床表现复杂,故在遇到癫痫一类疾病时,应把本病列为鉴别诊断之一,对于抗癫痫治疗疗效差的患者应及时查血钙、血磷、iPTH、脑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IHP。在诊断癫痫时不能满足于症状,应尽可能进一步查明原因,尤其是在40岁以下的以苍白球钙化为主者因苍白球钙化年龄大于40岁时,多为生理性,超出此范围则多为病理性[4]。 甲旁减诊断时,注意与下列疾病鉴别。首先是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和成人软骨病,肾脏、脾脏及肠道疾病致低血钙、假性甲旁减,iPTH测定,此病为显性遗传性疾病,可伴发育异常,智力发育不迟缓[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心室晚电位及QT离散度的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有机磷中毒致视神经网膜炎20例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