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心室晚电位及QT离散度的观察 |
|
王秀刚
近年来心室晚电位和QT离散度,两种心电检测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发现VLP和QTcd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性猝死的关系密切。但发现AMI合并DM检测VLP和QTcd报道较少。观察AMI合并DM对VLP和QTcd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 自1997年5月至1999年5月我院收治冠心病监护室AMI患者80例,随机选择合并DM40例,非DM40例。AMI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性变化及动态演变,血清心肌酶学而确定。DM根据2年以上DM病史及按照DM诊断标准(1980年WHODM专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报道)入选。 1.2 检测方法 将入选所有的患者入院2周后测定VLP和QTcd。诊断VLP阳性标准按“全国心室晚电位临床评价研讨会纪要”意见。QTcd是标准12导联最大QT(QTmax)与最小QT间期(QTmin)之差。采用如下公式计算:QTcd=(QTmax-QTmin)RR。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表1),采用χ2检验,组间差异显著性采用非配对t检验。
2 结 果
AMI合并DM组与非DM组VLP比较。DM组VLP阳性31例,非DM组VLP阳性11例,分别占本组38.7%和13.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0.05,P<0.01)。 两组QTcd比较:AMI合并DM明显延长AMI患者的QTcd,40例AMI合并DM者的QTcd为(71±24)ms,而40例不合并DM的AMI者为(34±11)ms。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t=4.248,P<0.05)。 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性猝死两组比较(见表1),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其中包括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性猝死。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为LOWN二级或二级以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为室速或室颤。DM组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性猝死显著增高(P<0.05,χ2=8.717)。
表1 两组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性猝死比较
组 别 DM(%) 非DM(%) 严重室性心律失* 23(28.8) 10(12.5)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16(20) 4(5.0) 心性猝死 4(5.0) 2(2.5)
注:P<0.05,χ2=8.717。
3 讨 论
结果本文AMI患者在年龄,梗死部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情况下,合并糖尿病组室性心律失常(LOWN二级及二级以上)和心性猝死发生率,心室晚电位阳性率明显高于不合并糖尿病组,且QTcd增加。 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不仅和心室晚电位的产生、QTcd增加有关而且与糖尿病本身病变相关。推测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引起的血管壁基底膜增厚,致心肌缺血、心肌损伤和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糖尿病心肌病),并导致的心肌除极与复极不同步和心肌各部传导速度不匀一引起的心室晚电位产生和QTcd增加有关。 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除AMI的治疗外应注意糖尿病本身的治疗,并且还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以降低急性期猝死的发生率。
王秀刚(100078 北京市丰台区铁营医院内科)
参 考 文 献
1,吾柏铭.QT离散度.临床心电学杂志,1996,5:119 2,胡大一,黄提英,邵建华.全国心室电位临床评价研讨会纪要.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1,19:272~280
上一个医学论文: 小儿哮喘78例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表现为癫痫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7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