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哮喘78例分析 |
|
沈丽丽 杨群燕
支气管哮喘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慢性气管炎症性疾病。“近年来报道患病率和病死率均有上升趋势,尤其儿童患病率增高明显,这都引起了世界性的广泛重视”[1]。现将近2年来我们在临床中诊断的78例小儿哮喘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78例(不包括过敏性咳嗽),全部患者均符合“哮喘诊断标准”[2]。其中婴幼儿哮喘51例,儿童哮喘27例,男51例,女27例。年龄最小为10个月,最大为14岁。首次发作于1岁内24例,2~3岁40例,4~5岁14例。发作频率1岁以内平均3次/年,2~3岁6次/年,4~5岁4次/年,6岁以上2.5次/年。发作季节冬春66例,夏秋10例,全年发作2例。发作诱因69例为上呼吸道感染,9例原因不明,31例在1岁以内曾患过肺炎。有过敏性鼻炎史16例,其他过敏史10例,有家族哮喘病史7例(其中5例已大于5岁)。 1.2 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 全部患者均以咳喘症状就诊,以哮喘持续状态就诊6例,均>5岁。发热20例,其中>39℃5例,<38℃15例;肺部均可闻及哮鸣音和痰音,伴湿口 罗音19例,白细胞总数>10×109/L12例;肺部X线:支气管炎70例,支气管肺炎6例,大叶性肺炎2例。 1.3 治疗情况 以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25例,“喘息性支气管炎”20例,支气管炎33例。其中有门诊病历记载的59例中,两种以上抗生素使用率59例,使用解痉药31例,激素静脉注射27例,使用雾化吸入疗法31例,激素雾化吸入连续使用1个月2例,无1例连续使用大于1个月以上。
2 讨 论
2.1 本组患者中诊断为婴幼儿哮喘有51例(65.5%),儿童哮喘27例(34.5%)。以上呼吸道感染为发作诱因的69例(88%),婴幼儿期患过肺炎的31例(39%),这与“全国哮喘协作组的抽样调查发现哮喘病多数在婴幼儿期发病,诱发因素与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与病毒感染关系密切”[3]相符。婴幼儿因其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其免疫功能低下,故易患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后“病毒损伤了呼吸道上皮,暴露了气管胆碱能受体或激惹受体,使其易与各种刺激物接触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气管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气管反应性亢进”,“部分病毒能抑制β受体功能而致喘”[4]。本组病例中,婴幼儿期发作次数明显增多也证实了这一点,可见积极预防治疗呼吸道感染在控制小儿哮喘病中至关重要。 2.2 本组患者中儿童哮喘27例,比婴幼儿哮喘明显减少。年龄>5岁后,发作频率明显减低,但发作症状加重,其中9例以哮喘持续状态就诊。且遗传倾向、过敏史比在婴幼儿哮喘中影响更为明显。“近年来由于病理生理学的新概念和新的临床治疗,对传统观点有新转变,认为哮喘是一种可逆转的过程,是可能治愈的”[5]。从本组患者中也可看到应对婴幼儿哮喘的预后持乐观态度,但在估计其预后时要充分注意遗传史和过敏史,同时要重视对儿童哮喘的治疗,积极预防发作。 2.3 本组患者中哮喘发作时两种以上抗生素使用率达100%,气管吸入疗法21例(27%),长期激素吸入疗法1个月内2例(2.5%),无1例连续使用1个月以上,可见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小儿哮喘的病理生理特点及治疗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基层医务人员对本病的认识,提高广大患儿家长对本病的治疗信心及坚持长期激素吸入疗法的必要性的认识。
沈丽丽(313200 浙江省德清县第二人民医院) 杨群燕(313200 浙江省德清县第二人民医院)
参 考 文 献
1,陈育智.小儿哮喘的治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11(1):1 2,陈育智.小儿哮喘的治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11(1):2 3,袁壮.小儿哮喘的治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11(1):2 4,李昌崇,黄达枢.婴幼儿哮喘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喘息性疾病相关的探讨.临床儿科杂志,1997,15(2):96 5,陈启颍.儿童哮喘可否治愈的当前新概念.临床儿科杂志,1996,14(5):344
上一个医学论文: 支气管肺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意义 下一个医学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心室晚电位及QT离散度的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