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CD15抗原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谷化平 周翠玲 苏红

  CD15抗原(Lewis X)是Lewis血型抗原之一,属细胞粘附分子(CAMs)家族成员,为选择素所识别的比较确定的一个配基[1~3]。近年来研究表明,CD15表达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1~7]。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法对甲状腺肿瘤组织进行CD15抗原检测,旨在探讨CD15表达特征与其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材料 取自我院1993~1998年间手术切除标本95例,其中甲状腺癌50例,甲状腺腺瘤45例。50例甲状腺癌,按照WHO标准组织学分类:乳头状腺癌26例,滤泡状癌13例,髓样癌8例,未分化癌3例。按照AJCC标准临床病理分期[8]:Ⅰ期22例,Ⅱ期15例,Ⅲ期8例,Ⅳ期5例。另取癌旁甲状腺组织(除外甲状腺癌转移)20例和正常甲状腺组织(尸解标本)10例作为对照观察。所有患者术前均未经任何治疗。所有标本均经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
1.2 试剂来源 鼠抗CD15单克隆抗体和LSAB试剂盒由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采用微波-LSAB法。即切片常规脱蜡水化后,放入枸橼酸缓冲液(10mmol/L,pH6.0)内,用YWY781A型医用微波仪170W辐射处理5min,冷却后水洗。其他操作流程同常规LSAB法,所不同者为三步抗原孵育和正常羊血清封闭均用微波仪130W各辐射处理5min、保温2min即可。实验设阳性和阴性对照。DAB显色。
1.4 结果判断标准 采用双盲法,根据阳性细胞染色范围及强度分为4级:无明显阳性反应细胞(-);阳性细胞<25%、染色较弱者(+);阳性细胞在25%~75%之间(++);阳性细胞>75%、染色较强者(+++)。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χ2检验法。

2 结 果

2.1 CD15的表达(见表1) CD15阳性染色物质呈棕黄色。在甲状腺良性病变中多呈弱阳性反应,阳性物质主要位于滤泡上皮细胞膜,甲状腺癌多呈CD15强阳性表达,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浆。统计学分析,CD15表达阳性率在甲状腺癌中显著高于甲状腺瘤和癌旁甲状腺组织(χ2=6.4,P<0.05)。

表1 CD15在不同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


组织类型 例数 CD15染色结果 阳性率
(%)
- + ++ +++
甲状腺癌 50
16
9
14
11
34(68.0)

甲状腺腺瘤 45 26 11 6 2 19(42.0)
癌旁甲状腺 20 13 4 2 1 7(35.0)
正常甲状腺 10 8 2 0 0 2(20.0)

2.2 CD15表达与甲状腺癌病理指标的关系(见表2) 从表2可看出,CD15表达与甲状腺癌的组织类型无关,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在有淋巴结转移和临床Ⅲ、Ⅳ期病例,CD15阳性率明显高于相应的无淋巴结转移和临床Ⅰ、Ⅱ期病例,差异有显著意义(χ2=5.9,P<0.05)。
表2 CD15表达与甲状腺癌病理指标的关系


病理指标 例数 CD15表达 阳性率
(%)
- + ++ +++
组织学类型
乳头状腺癌 26
10
5
6
5
16(61.5)

滤泡状癌 13 3 4 3 3 10(76.9)
髓样癌 8 2 0 4 2 6(75.0)
未分化癌 3 1 0 1 1 2(66.7)
淋巴结转移
无转移 32 14 6 8 4 18(56.3)
有转移 18 2 3 6 7 16(88.9)
病理分期
Ⅰ、Ⅱ 37 15 7 10 5 22(59.5)
Ⅲ、Ⅳ 13 1 2 4 6 12(92.3)

2.3 CD15表达与甲状腺癌预后的关系 本组50例甲状腺癌中29例出现术后复发及死亡。其中CD15阳性者复发及病死率为68.6%(24/35例),CD15阴性者复发及病死率为33.3%(5/15例)。统计学分析,CD15表达阳性的甲状腺癌复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浅表淋巴结肿大的151例艾滋病患者淋巴
    CD150在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无应答者体外
    肺癌CDKN2/p16基因纯合缺失的研究
    食管癌低表达cDNA片段C6
    人类疱疹病毒6 7型体外感染淋巴细胞对
    腔隙性脑梗塞的CT TCD与临床分析
    羌族人群成人多囊肾病PKD1基因SM6位点
    STR位点D19S253和D8S1179的多态性研究
    外阴恶性黑色素瘤治疗15例报告
    一个新的微卫星多态标记 D14S1435 的F
    甲状腺肿瘤CD15抗原表达及临床意义
    阿米巴痢疾154例临床分析
    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CD87表达及其意义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