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痨散治疗复发性难治性肺结核28例 |
|
辛国栋 刘贞烈 王乃琴
自1995~1998年间,我们采用常规化疗加服抗痨散治疗因不规则初治失败,陈旧感染复燃以及对化疗药物耐药并出现副作用的复发、难治性肺结核28例,并设20例常规化疗作对照,结果化疗加用抗痨散治疗疗效显著,取得较好的近期效果。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选择4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41(17~69)岁,病程2~15年,大于10年8例。单侧肺结核9例,双侧肺结核19例。一侧肺有空洞7例;双侧肺有空洞4例,空洞直径>2cm4例,空洞壁厚大于2mm5例,伴有胸膜肥厚粘连15例。痰菌涂片阳性者19例;入院时伴有咯血者20例。对照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39(18~65)岁;病程时间和治疗组相同;单侧肺结核5例,双侧15例,一侧肺有空洞5例;双侧肺有空洞3例;空洞直径>2cm3例,洞壁厚>2mm3例。痰菌涂片阳性者13例,入院时伴有咯血者15例。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常规服用利福平0.45g,每日1次,吡嗪酰胺0.5g,每日3次,静滴10%葡萄糖500ml加异烟肼0.5g,每日1次,15天后,改用异烟肼0.3g,每日1次口服,其他用药不变。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自配抗痨散,每次5.0g,每日2~3次,疗程均为3个月。 抗痨散配方由以下药物及其剂量组成:黄芪50g,党参50g,山药30g,沙参30g,麦冬30g,黄精30g,玄参30g,知母25g,炙百部50g,炙紫菀50g,蜈蚣5条,全蝎15g,黄芩30g,夏枯草50g,桔梗30g,白及50g,三七粉30g,当归25g,丹参50g,郁金25g,枸杞30g,紫河车50g,以上药物共研粉沫备用。 1.3 观察项目 用药前和用药后每周查1次血、尿常规;每两周查肝、肾功能1次,以了解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每周送晨痰做涂片抗酸染色检查1次,观察痰菌转阴情况;用药前和用药疗程结束摄X线胸部正侧位片,观察肺部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情况,随时观察记录主要症状变化。 1.4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症状在疗程结束明显减轻或消失为有效;痰菌涂片连续3次阴性为痰菌转阴;X线胸片由两位以上从事放射线诊断高年资教授阅片作治疗前后对照,以病灶吸收≥1/2或空洞闭合≥1/2,或单侧肺部病灶消失为病变吸收好转作统计。
2 结 果
2.1 主要症状改善情况(见表1)。 2.2 痰菌转阴情况 治疗组痰菌阳性19例,治疗3个月后转阴19例,占100%,其中8周后转阴12例,占63.2%;对照组痰菌阳性13例,治疗3个月后转阴7例,占53.8%,其中治疗8周后转阴3例,占23%。两组痰菌阴转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表1 两组治疗结束时症状比例变化
项目 治疗组(n=28) 对照组(n=20) n 消失 消失率(%) n 消失 消失率(%) 咳嗽 28 28 100 20 10 50
咯血 20 20 100 15 15 100 乏力 28 25 89.3 20 8 40 纳差 22 18 81.8 20 5 25 盗汗 24 24 100 19 7 36.8 低热 19 17 89.5 17 9 52.8 胸痛 20 19 95 16 12 75
2.3 X线胸片结果 治疗组28例,X线胸片示病灶吸收好转25例,占89.5%;对照组20例,吸收好转5例,占25%。治疗组11例,肺空洞闭合≥1/2者8例,占72.7%;对照组8例,空洞闭合≥1/2者2例,占25%。两组胸片吸收好转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2.4 副作用 用药3个月后,血、尿常规均无异常。对照组有4例谷丙转氨酶升高;分别为:150U、110U、96U、52U(正常值<40U),其他各项目均正常。治疗组谷丙转氨酶无升高患者,用药3个月两组肾功能均无异常。另外,对照组有5例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3 讨 论
传统化疗是直接抗菌疗法。其结果不是以病变解剖学愈合为准,而是以灭菌或消除结核菌来判断[1],但在X线片上仍有“活动性”病灶,这些“活动性”残存[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102例临床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冬虫夏草治疗肺间质病20例临床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