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杏叶制剂对老年痴呆临床前期全血Bcl |
|
5 10 5 12
治疗后 10 11 2 9
VRT测定结果见表1、表2,EGb治疗1疗程后正确分提高和错误分减少。AD和VD轻异组正确分提高例数与降低者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A]<0.05,P[V]<0.002,u=2.139,P[V]<0.01,u=3.150)。同样错误分多数下降与增多者相比也具有显著差异(P[A]<0.05,u=2.351,P[V]<0.01,u=4.055)。 本观察中健康对照组全血Bcl-2均值为(56.98±8.99)U/ml与治疗前各组比较均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经服用EGb后,AD和VD轻异组全血Bcl-2表达大多数增强分别占76.67%(23/30例)、68.75%(22/32例),与服药后全血Bcl-2水平下降者比具有非常显著差异(u=4.122,P[A]<0.001,u=2.988,P[V]<0.005)。提示服EGb后大多数全血Bcl-2基因表达水平提高。 表3 EGb对各组全血Bcl-2表达的影响(±s,U/ml)
全血Bcl-2 AD轻异组(n=30) t值 P值 VD轻异组(n=32)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Bcl-2升高组 71.05±11.45 91.30±15.73 4.880 <0.001 75.27±16.41 91.25±16.54 3.141 <0.005
治疗后Bcl-2降低组 91.15±21.74 73.52±17.79 1.446 >0.05 94.98±28.17 82.12±20.59 1.106 >0.05
3 讨 论 痴呆综合征是中老年常见病,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案,因而早期发现及时防治成为研究焦点。由于西药疗效不尽人意,而且多数较昂贵,因此从单味中药提取有效成分及早防治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银杏叶制剂(EGb)主要含黄酮甙(Flavomids)和萜类(terpenes),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祖国医学沿用已久,近年来用于心脑血管疾病[6]。但对老年痴呆临床前期的防治作用报道甚少。本资料采用了系列信度和较度良好的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定EGb对痴呆临床前期的防治效应及其对全血Bcl-2表达的影响,以利了解EGb对调控AP机制中的意义。 AD和VD轻异组治疗前BSSD评定均有一定的认知功能减退BSSD≥22~29分,错误发生率较高的是计算力分别为26.97%和25.23%,瞬间记忆(23.60%、18.69%)、短时记忆(22.47%、21.50%)及对图片理解(16.85%、12.15%)。提示临床前期人群早已存在以瞬间记忆和暂短记忆为主的记忆障碍,计算力和对图片理解等认知功能障碍,经EGb治疗后使错误总次数下降并使AD轻异组20.0%(6例)和VD轻异组15.63%(5例)达正常标准。且大多数成绩提高显著多于下降者,具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表现为瞬间记忆和对图片理解力增强。 VRT能较客观地评定视觉认知功能,量化性强,国内外研究认为该法对脑器质性病变可获较肯定效价[4],AD和VD轻异组服药前有视认知障碍者分别为73.14%和84.37%,较易发生错误的为Ⅶ、Ⅸ和Ⅹ图,三图错误发生率分别为58.45%和56.72%。由于上述图形呈菱形或结构复杂的不规则形,错误的类型主要以主图变形,遗漏和旋转,辅图的遗漏和持续。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与多数文献报道一致[7]。服药后大多数正确分增加,错误分下降,均具显著统计学差异(见表1、表2)。且使部分达正常标准(见表2)。从上提示痴呆前期人群中存在注意力集中困难、短时记忆下降,也反映了视觉空间结构能力减退,对细节的认知判断力降低;甚至使主图遗漏、变形以及视觉运动协调困难致使旋转或变形,从辅图的持续也显示存在暂短记忆更新可塑性较差与健康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这些提示了VRT有益于痴呆临床前期认知功能减退的早期发现。经治疗亦较客观地反映了EGb对认识功能的改善作用,尤其是注意力和暂短记忆等明显提高,使遗漏等错误减少。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仙牛地黄汤治疗中医淤热型血证的临床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