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一所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建立与运行

王南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是采用西方康复医学的模式还是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康复医学科是我国康复医学工作的首要问题。我院于1990年5月份正式成立了康复医学科。经过8年多的建设,使康复医学科不断完善和发展。现将我院建立康复医学科几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1 康复医学科的成立

  广东顺德市桂洲医院于1990年5月份成立康复医学科。康复医学科是中西康复治疗技术相结合以及由经过系统培训的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组成的临床科室。目前有康复专业人员28名,其中康复医师7名,护士10名,理疗技师5名,体疗师2名,针灸技师1名及按摩师3名。中级职称4名,医学本科毕业4名。科内医务人员平均年龄30岁。康复医学科又分成门诊部、治疗部和住院部。治疗部设有物理治疗室、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和传统康复治疗室。物理治疗室配备有常规物理治疗仪40多台,还有超声波心脑血管治疗仪及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仪等先进的治疗设备。住院部设床位42张,占医院总床位数的14%,主要收治各种瘫痪(偏瘫、截瘫等)、颈肩腰腿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2 抓规范运行

  康复医学科病房管理按照临床科室规范管理。康复医师负责病史的收集、功能的评估及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康复护士主要执行日常临床护理及专科护理,同时要熟悉常规的物理治疗、医疗体操及颈椎病的保健操等。患者的治疗主要在各治疗室实施,每天输液后由护工送到治疗部,治疗师执行各种康复治疗,结束治疗后由护工接回病房。科主任定期组织康复医师、治疗师及护士长联合查房,评估治疗效果再制定新的治疗方案。广东省物理康复医学会专家组每星期查房1次,专家门诊2d。康复医学科8年来按照规范管理有序的运作,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模式,为本地区的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康复医疗服务。

3 加强专业人员的学习与培养

  1990年我科派出医师2名,技师及护士10名到广州市黄埔中医院康复医学科进修,时间6个月,现在已成为我科的主要技术骨干。广东省物理康复医学会从1990年以来举办过多期的康复知识培训班,每期我科都派出医务人员参加,使康复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科与广东省物理康复医学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8年来请专家授课超过300学时。我科还邀请院内其他临床科室的主任进行授课,主要讲授内、外科常见急症的处理、CT诊断学、心电图诊断学等,多方位提高康复专业人员的临床基础知识及技能,保证诊断和治疗的顺利进行。

4 建立社区康复网促进院内康复的发展

  为了多层次开展康复医疗工作,扩大康复医学科的影响,1991年开始我科密切配合桂洲镇民政办公室开展社区康复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亦促进了院内康复的不断发展。1992年康复医学科联合镇民政办及各管理区卫生站,开展了桂洲镇残疾普查,经过3个月的努力工作,初步掌握了桂洲镇残疾的种类、分布及康复医疗的需求,为开展社区康复工作打下了基础,并在桂洲镇多家老人院内建立了社区康复站,每年的“助残日”由康复医学科派出医务人员进行康复咨询,为残疾人义务体检等。

5 成效与效益

  经过8年的建设,桂洲医院康复医学科不断完善及发展,医务人员从原来的13名增加到28名,病房床位数从13张增加到42张。1993~1997年门诊就诊人次从3230增加到6720,住院人次从208增至350,总收入从82000增至126000元。住院患者及经济效益呈逐年上升趋势。表明我科已进入了良好运行轨道。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胶原酶软膏用于二级伤口治疗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