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院外康复咨询 |
|
司淑玉 杨茹斌 曹向阳 曹爱荣
精神分裂症临床痊愈出院并不意味着已经康复,他们往往因残存症状及多种因素所致的社会功能缺陷仍需合理的院外治疗及各种措施的康复[1]。我们对出院的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试行经治医师定时定位院外康复咨询,并与同期的出院患者进行了比较观察,取得了明显效果。这在尚无康复设施的地区及广大农村不失为一种替代的康复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1991~1993年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分为2组各30例。双月出院患者为咨询组,单月出院为对照组。60例符合CCMD-2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无严重躯体疾病,均为女性。咨询组年龄最小17岁,最大48岁,平均29.06±5.29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27 d,平均5.19±2.26年;对照组年龄最小18岁,最大45岁,平均年龄29.06±5.19岁,病程最长10年4个月,最短40d,平均4.66±2.17年,2组资料经统计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咨询组咨询时间历时3年。由经治医师专职负责,接待患者与患者家属,15 d至1个月来院复查1次,病程>6个月处于稳定期患者,可每2个月来院1次。所有患者除接受正常检查、治疗及一般性的医嘱外,还要接受心理治疗。采用①悟谈了解:通过对话形式,了解患者出院后的生活及工作史、人际关系、挫折及遇到的难题等,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找出社会环境应激源。②医患同析,危机干予:与患者共同剖析所发生问题的实质及解决办法,并针对具体问题给予心理疏导,对其今后的工作及生活制订具体措施,对特殊情况的患者给予信件咨询、随访或侧重指导,以帮助渡过危机。③宣传精神防治常识:对患者的后续治疗及家庭护理进行合理安排,采取防治措施,消除负性情绪,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信念,以促使病情达到完全康复。对照组一般2个月随访1次,面谈或信件联系,主要给患者作适当检查,了解病情,加减药量以及病情评估。不给予任何心理治疗。 1.3 评定工具 咨询前、中、后由2名高年医师分别对2组病例采用社会功能量表(DAS)和大体评定量表(GAS)[2]及自编的临床效果评定表进行评定。资料分析采用χ2、t检验。
2 结果
DAS评定比较:DAS是WHO制定的用于评定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的量表,根据我国国情略加修改。咨询组干预后、DAS评分除工作职能外,无论总分与各因子分均显著较干预前为低,P<0.01~0.05,亦较对照组显著为低,P均<0.01(表1)。 GAS评定结果:2组在不同时期病情变化差异显著,咨询组的进步更明显(表2)。
表1 2组患者DAS评分比较(±s)
组 别 总分 个人能力 家庭职能 工作职能 社交功能 咨询组 干预前 22.1±3.3* 60.0±2.4* 4.3±3.3** 4.4±3.5 7.3±3.4* 干预后 12.6±7.6 3.1±2.4 2.3±2.2 3.1±3.0 4.0±2.8 对照组 21.4±9.2* 4.7±3.4* 5.7±4.0* 3.6±2.8 7.2±3.5*
* P<0.01 ** P<0.05
咨询组干预前后临床效果比较:以自制的临床效果评定表进行评定,采用0~1两级评分。无复发0,有复发1;规则治疗0,不规则治疗1;劳动能力已完全恢复0,部分恢复和未恢复1;家属态度关心0,不关心1。咨询组得分均显著较干预前为低,亦较对照组显著为低(表3)。
表2 2组GAS评分比较
组别 时 间 起始 9个月 1年 3年 咨询组 (n=30) 56.4±9.2 63.2±8.1** 65.8±7.8** 66.1±9.4* 对照组 (n=30) 58.3±11.7 60.4±9.8 59.8±12.0 59.3±11.8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日本长野康复见闻 下一个医学论文: 康复国际亚太区香港会议声明介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