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术后早期低钾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
|
4.2 补钾原则:高血钾、肾功能障碍、低心排综合征、休克引起的少尿、无尿等视为补钾禁忌症。对于低血容量性休克且伴低钾血症者,应先输晶体或胶体溶液尽快恢复血容量至尿量>40 mL/h后再行补钾。①一般情况下可按每500mL尿量补钾1~2 g。血钾为3.5~4.5 mmol/L者,如术后24 h内尿量维持在1 000~2 500mL,并存在伤口渗出、汗液及胃液等的丢失,可在严密观察病情及血钾监测下适量补钾。补钾浓度一般为30~40 mmol/L,输液速度40~60 gtt/min。补钾液体尽量与普通液体交替输入。本组60例手术后24 h内分别补钾2.0~4.0 g。无1例出现异常反应,同时血钾也能维持在正常水平。②对血钾<3.5 mmol/L及严重低血钾病人,应加快补钾的速度及增高浓度。但一般浓度不应超过53.6 mmol/L,输液速度为60 gtt/min。对于限制性补液者在严密监测下,可用输液泵控制补入高浓度钾。本组5例补钾最高浓度达130 mmol/L,速度达2 g/h,效果良好,血钾浓度最终维持在正常范围。 4.3 护理:护士应掌握高、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及补钾禁忌。在补钾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及心电图改变,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检测血钾浓度,防止发生高血钾。同时准确记录每小时出入量,观察伤口渗出及各种引流情况。经外周静脉补钾应经常检查,避免液体渗出,若病人局部疼痛明显,可将输液速度调慢或在液体中加入2%利多卡因1~2滴,以减轻局部疼痛。输液泵控制性高浓度补钾时,补钾通道必须选用深静脉;补钾过程中严密观察心电图及病情变化,定时检测血钾浓度;禁止从补钾通道推注任何药物;在更换液体、设置参数及排放气泡时应先关闭通道再行操作,严防液体失控而快速滴入造成不可逆性后果。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字2451部队编写组.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75 2 陈丽莉,吴树强.外科患者术后血磷浓度变化的临床观察.中华外科杂志,1995,33(5):276 3 于寿勋.术后特发性严重低血钾3例.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1994,6(6):293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儿童颅内疾病实施伽玛刀治疗的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Serline光盘数据库中的康复医学期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