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综合征出血热伴发精神障碍30例临床分析与护理 |
|
雷红丽 褚红梅 王雅格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科,西安 710038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并具有典型五期症状为特点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为本地区常见传染病之一,病程中发生精神障碍的现象日见增多。由于患者既存在躯体上的疾病,又存在精神上的障碍,如何进行恰当的身心整体护理至关重要。1993~1997年本科收治HFRS患者432例,伴发精神障碍30例,通过观察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生原因、诱因,总结了必要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例中男12例,女18例,男∶女为2∶3;年龄19~60岁,平均37.3岁。农民20例,工人3例,干部7例。全部病例均确诊为HFRS,均无精神病史和家族史。 1.2 发病形式、时间及病程 30例均为急性发病。精神障碍发生于HFRS发热期4例,低血压休克期1例,少尿期14例,多尿期9例,恢复期2例。精神障碍发生至消失时间最短20 h,最长34 d,绝大多数为4~8 d。 1.3 精神及神经症状 1.3.1 精神症状 狂躁兴奋14例,抑郁16例。具体表现:①情感障碍22例,其中有焦虑、恐惧症状者17例;表情呆板、情感淡漠者5例;兴奋者4例;有抑郁症状者8例。②行为障碍9例,其中动作增多,不能按HFRS疾病要求卧床休息者3例;冲动发作,具有攻击行为如打人、骂人等4例;动作减少,基本生活不能自理者2例。③感知障碍,有幻听、幻视者6例。④思维障碍者5例,主要表现为语无伦次、语言持续、刻板、多言多语。 1.3.2 神经系统损害症状 全部病例均以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多数为嗜睡、朦胧,时间、空间等意识清晰度及意识内容受损,扑翼样震颤、失神发作等脑局限性损害,精神症状消失后定向力恢复。 1.3.3 5例患者行颅脑CT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1.4 临床HFRS分型 30例伴发精神障碍中,轻型1例,中型11例,重型14例,危重型4例。 2 治疗及预后 根据HFRS各期的治疗重点,补液原则,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及精神心理疗法、暗示疗法等治疗,全部病例精神症状消失,无1例死亡。 3 伴发精神障碍的原因及诱因分析 ①HFRS病毒本身对神经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可引起脑组织原发性病变[1]。②HFRS患者的严重肾功能障碍,可引起尿毒症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本组患者多尿期伴发精神障碍9例,其中低血钾5例,低血钾伴有不同程度的代谢性碱中毒可导致精神方面的异常已见报道[2]。缺氧和酸中毒使组织灌注障碍致脑缺血、缺氧也是发病的直接因素。③HFRS患者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液粘滞性增加,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引起脑部微循环障碍,脑组织水肿及散在性点状出血。④诱因分析。我地为HFRS高发区,HFRS在70年代病死率较高,平均为8%左右,最高可达15%[3]。尽管近年来我院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上处于领先地位,但仍有一定的病死率。因此,当患者被诊断为HFRS时,存在明显的恐惧、害怕心理。心理因素是发病不可忽视的环节。另外,本组患者农民占66.7%,患者在精神上对医疗费用承受着较大的压力,特别是血液透析患者,医疗费用更大,这也可能是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的诱因之一。 4 临床护理 4.1 严密观察病情 患者入院后,应早期“定度”,根据病情轻重有重点的进行监护。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患者精神状态的变化,并防止发生昏迷。了解其对时间、人物、地点的定向力是否良好,当出现意识模糊时,应准确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 4.2 做好心理护理,减少不良刺激 患者入院后,应热情、耐心地接待,认真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针对患者的特点,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恐惧、害怕心理。尽可能减少不良刺激,防止诱发精神障碍。应做到:①医护及家属不在患者面前谈论经济问题。②减少恶性刺激,发现病情变化时应表情镇静、自然,做好解释工作,危重患者应单独安置,或抢救时用屏风遮掩,避免对其他患者的刺激。③病区内保持安静,避免大声喧哗,减少各种噪音。床单位保持干净、舒适,避免血迹、污迹等不良刺激。 4.3 少尿期及多尿期护理 精神障碍可发生于HFRS的任何时期,本组病例以少尿期和多尿期发病较多,分别占43.3%和30.0%,因此,这两期的监护工作至关重要。①1~2 h测量血压1次,防止血压过高而诱发精神障碍。②准确[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保健教育 下一个医学论文: 纤维胆道镜取胆管残石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