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听器验配体会 |
|
置于外耳道深部近鼓膜处,测量外界声刺激在个耳的真实频率响应及相关声学特性,它在外耳共振效应、身体阻挡、头部绕射、耳膜阻塞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信息,使选配的助听器真正“个耳化”。③测量外耳共振效应。输入听阈曲线,根据听力损失性质和程度,选用一个增益处方,得出目标增益曲线。
3 效果
208例听力障碍者配戴助听器当时均感音调适宜,无噪音。其中167例(80%)SDC>70%,日常生活语言对话无困难;35例(17%)SDC 50%~70%,在注意力集中、环境安静时日常生活对话尚可;6例(3%)SDC<50%,辅以唇读仍有语言交流障碍。 经适应、语言康复训练半年后逐一随访:SDC>70%者,配戴效果良好;SDC50%~70%的35例中有8例语言交流好转;SDC<50%的6例听力无明显改善。 本组中有21例(SDC>70% 13例,SDC 50%~70% 6例,SDC<50% 2例)因年老不能掌握使用方法、助听器太贵、心理障碍、声效果差等原因而退货。
4 体会
①我国目前听力障碍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尤以青少年显著,故要求验配工作人员熟悉助听器性能,掌握助听器的选配程序及方法,向患者说明经科学验配,配戴助听器除初期的耳道饱胀感以外,无其它不适,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促其积极配合。②指导患者尽快掌握使用助听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简单的检验和保养常识。开始配带时,宜起居于声反射较小、安静的房间,而后,逐渐向室外过渡。③康复训练原则是从简单声到复杂声,从听对方说话到与他人对话,从与单人对话到能参加会谈。在与别人对话时,先要多看对方的口型,并把听觉、视觉结合起来,可以增加自信心。 笔者认为<3 m远的距离均为助听最佳范围。因为过近易有嘈杂声或气息声,过远语声会被环境噪声所掩盖。开始听别人读书念报,或听广播和电视中的新闻联播节目,习惯后再听文艺节目,练习辨别每一个人的声音。一般开始1周每天坚持戴2~3 h,以后逐渐增加到8 h以上。开始几天可能会出现听觉疲劳,即戴30~120 min就听不清了,可暂时关闭助听器休息一会儿,再继续戴。但一定要坚持每天练习,直到完全适应。重度聋及老年人更不应急于求成,不要求辨别出每个字的发音,能听懂就达到了目的。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飞行人员低压舱耳气压功能检查的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50例学习困难儿童的智商测定及分析
|
|
|
|
|
|
|